首页>新闻信息>企业动态
首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双创大赛侧记行走在轨道上的创新思维
时间:2018-01-17
【 字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实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有力支撑。”

  《十九大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交通运输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盼。这意味着将在新时代开启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也是党和人民赋予交通运输行业的新使命。而轨道交通技术水平的创新与发展将成为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7年12月16日,首都北京,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位于北五环外北苑大酒店的四间会议室里,紧张的气氛却让人额头冒汗。这里是首届中国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决赛现场,从全国260个参赛项目中选出的36个轨道交通项目近百名选手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角逐。

这是一场跨越年龄的碰撞。台下, 既有80岁的老专家,也有正年富力强的一线资深设计师;而台上,有顶尖学校导师带领的年轻团队,更多早已踏出校门、自主创业的社会精英。

这是一次知本和资本的相遇。在众多的评委中,商业评委独树一帜,以超人的嗅觉和敏锐的眼光,捕捉着最有市场投资价值的技术、产品和人才。

这是一个由政府支持,由学校、企业、研究机构共同搭建的产业平台,以政、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创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今后的定期举办将逐步形成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创业集群。

大赛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为指导单位,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联合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共同倡议发起并主办,各地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协办,北京基石创业投资管理中心、天津市津能电缆有限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轨道交通投资、装备制造、通信信号在内的全产业链企业参与。组织阵容和行业知名度也是大赛的一大亮点。

引领 履责 担当 当仁不让

这场轨道交通业内的盛事,早在2017年初,就被写进了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的新年计划里。

很多人不禁要问,这么一个国家级的赛事,为什么要由一个设计企业来牵头?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仅需要追溯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的历史,还要了解他们的今天,展望他们的明天。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是为中国地铁而生的。1958年,为了设计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人员汇聚北京,组建了北京地铁设计处,这就是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的前身。在中国地铁行业里,他是头生的老大哥。

北京城建设计是伴随着地铁成长的。六十一甲子。半个多世纪来,伴随着中国轨道交通兴起、发展、兴盛,一代代城建设计人走遍了中国,从北京到上海,从广州到深圳,从东北到西南,再从华南到西北,他们帮有梦想的城市拥有地铁,以平均每人每年出差300天的工作强度,在轨道上拼搏奋斗着,就为了圆他们心中的城市之梦。

2013年,城建设计在香港成功上市,一个以投融资、勘测设计、施工、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为四大板块的围绕轨道交通产业的相对闭合的产业链条打造完成。又三年,到2016年底,完成了以一个国家实验室、三个技术中心为的支撑的技术研发架构。而2014年成立了城建设计产业化发展部,经过三年的努力,依靠有轨电车智控技术,到2017年,产值已达三亿。为了继续发展,他们希望能进入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需要寻找有发展潜力的新项目进行产业孵化。

城建设计要发展,更要引领行业发展,要履行社会责任,要响应国家创新创业的号召,要践行十九大精神,2017年初,在经理王汉军的倡议下,首届双创大赛被写进了公司年度计划。

高校 业主 同行 一拍即合

然而,要做成高水准的国家级的大赛,不能单靠一己之力。今年七月,大赛正式启动筹备,城建设计决定首先向轨道交通专业四所顶尖院校发出邀请函。

城建设计副院长于松伟、副总工理由师冯爱军、武汉分院长梁立刚、产业化部副部长张燕分别被指定为这四所高校的联系人。

城建设计的邀约得到了四所高校的热烈响应!作为高校,他们正需要一个校企合作的平台,来给他们的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

在联系高校的同时,城建设计积极向科技部、国家科委、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北京城建城建集团等部门汇报请示,得到了上级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得业主心者得天下。城建设计在全国各地设有30多家分院,对应着全国各地的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城建设计作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土木工程分会理事长单位,与同行间保持着密切的横向联系。8月份,在城市轨道交通土木工程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城建设计邀请各地轨道交通管理单位、业主单位协办,希望他们能出专家,出评委,出参赛项目,得到了各业主和同行单位的积极响应。

引进外脑!以往的各种活动,往往仅仅局限在轨道交通业内,而这一回,大赛引进了投资基金,并邀请专业投资人担当商业评委,以更为理性、更为独特的视角审视参赛项目,同时,也为项目后续发展提供创业基金,为大赛注入了资本的力量。
截止到2017年9月19日启动式前,城建设计得到了一份由112人组成的长长的专家和评委名单,以基石基金为代表的行业基金和风投基金也成为大赛的赞助单位之一。

初赛 复赛 决赛 紧锣密鼓

接下来的过程紧张而有序。

2017年9月15日,召开了由各承办单位、协办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第一次赛前筹备会。

2017年9月19日,举行启动仪式。与此同时,通过各大媒体相续报道启动仪式进行新闻预热。

2017年10月,四大高校启动工作,通过四大高校及协办单位向各大高校及轨道交通从业人员发出邀请,收集参赛项目。

10月31日前,四大赛区共收到参赛项目260项。以四大院校为主进行初赛项目。

11月4日,清华大学率先组织华南赛区进入复赛,28个项目中9个项目率先晋级。

11月8日,华东赛区复赛在同济大学成功举行,赛场上首次出现老外的身影。

11月21日,北部赛区复赛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

11月24日,最后一场西部赛区复赛在北南交通大学成功举行。

至此,为期一个月的四大赛区复赛圆满结束。大赛共收到来自28个城市的260个参赛项目,四个赛区、113位专家评委在经过初筛、现场演示、专家提问、选手答辨等环节后,评选出各赛区基础创新类、科研中试类、推广应用类的一、二、三等奖等其他相关奖项,每个类别获得晋级的一、二等奖共36个项目参加12月16日在北京进行的全国总决赛。

与此同时,在北京运营公司、上海申通集团、成都地铁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北京、上海、成都的地铁里有了大赛的公益广告;各个高校的网站上、校园里,出现了赛事的宣传信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还为此次大赛专程设计了官方网页,对整个赛事进行追踪。更多的人由此对轨道交通这个行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多的人看到了轨道人为轨道交通行业的大发展所做的努力和奉献。

山东理工大学的赵金宝老师从网上看到了这次大赛的新闻,他决定带领他的学生团队参加比赛并成功晋级华东赛区的复赛。“这是学生们在毕业前夕进行的一次很好的练兵。通过这次比赛,孩子们也能接触到他们即将迈进的轨道交通行业的一些人和事,虽然没有进入决赛,但还是有一定收获。”赵金宝说。

而大赛中唯一的一张欧洲面孔则来自武汉理工大学。这所学校报送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减振支座”是他们与一个外资企业的合作项目,而来自意大利的詹姆斯也随着项目一起到沪参赛,虽然语言不通,却也感受到了浓浓的比赛气氛。

北京交通大学的朱尔玉教授及其团队研究城市单轨交通已经二十多年了,此前,他们与北京城建设计合作完成了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单轨交通的设计工作,这次比赛,他们拿来了新一代作品“刚性悬挂式单轨交通”,据朱教授介绍,他的爬坡能力更强、安全性更高。

成都尚华电气有限公司和西南交通大学共同报送的轨道交通同相供电技术是本次大赛的最大赢家,这项技术不仅分别获得西部赛区和决赛推广应用类的第一名,还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同时还得到了行业投资基金的青睐。多地业主单位的总工表示了对该项目的浓厚兴趣。

公开、公正、公平是大赛一贯遵循的原则,为此,城建设计信息化部的IT工程师们专门编写了一整套背靠背打分系统,让专家们可以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给选手打分。

热烈、紧张、有序是赛场内表现出的特色,无论是复赛还是决赛,无论是评委还是选手,大家都以专业的态度认真对待比赛。

热心、细心、诚心赛场外是志愿者们表现出的态度。他们自愿放弃休息时间,细心为大赛服务,为选手和评委提供方便,即便是一杯茶、一块午间糕点,都代表着他们的温度。

创新 创业 创未来 创建美好

12月16日,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好日子,办喜事的人多,而对于轨道交通行业来说,那天也是个好日子,因为从那天起,有些轨道人的梦想扬帆启程了;从那天起,有些投资找到了方向;从那天起,更多从事轨道交通技术的年轻人发现了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一个美好的未来。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何华武在启奖仪式上代表中国科协对这次大赛表示支持,他表示参加决赛的项目范围基本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各个领域和专业,有很多超前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北京市国资委副主任杨秀玲代表市国资委对大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充满创新激情、践行创业梦想的参赛选手以及为大赛付出辛勤努力的评审专家、工作人员和各界人士致以了诚挚的问候。

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孙守光先生认为,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将会进一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前沿技术创新发展,发挥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则指出,作为一流大学之一的清华大学凭借传统工科优势以及近年来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向的积累,为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共同打造安全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

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在介绍同济大学创新工作经验后,号召赛事各参与方关注创新成果的落地,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踏踏实实的实事。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朱健梅则表示,西南交大已从顶层设计上构建了创新创业工作一体化管理体系,从而有效组织西部赛区成为征集项目最多的赛区。

作为本次大赛的组织者,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总经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土木工程分会理事长王汉军表示,希望继续加强各方深度合作,共同努力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打造成精品赛事、更加开放的行业创新平台,为人才创新创业、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大的舞台。

大赛前后共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轨道交通专业六名院士指导技术工作,各大高校多名教授及各地铁公司多名总工作为专业评委,基石投资等多家行投及风投的资深投资专家作为商业评委并给予一定的赞助。同时,众多行业大咖的力挺也让大赛的规格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大赛的成功举办,让他的创意和策划者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全体员工获得感满满,王汉军说:“当初决定搞这么一个比赛,就是凭着一股子热情,觉得应该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出一份力,没有想到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积极响应,心里感到由衷欣慰。”他表示,“很多比赛只有首届,我们这次大赛今年也是首届,但我相信一定会有第二届、第三届,我也会为此而努力,会带领城建设计继续践行社会责任,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创新轨道交通,开启城市之梦,让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