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信息>企业动态
一公司苏州工地成标杆
时间:2018-07-11
【 字体:


中午收工回来,一身汗水的瓦工杨校春回到宿舍,拿起洗漱用具,换上拖鞋,径直向浴室走去。“这间浴室用了叫空气源热泵的东西,可以让我们24小时都能洗上热水澡。”杨校春边走边说。

杨校春所在的一公司苏州2016-WG81号地块项目,采取物业化管理生活区的方式,有24小时热水、公共食堂,专人定期打扫宿舍卫生,一时在苏州声名鹊起,当地政府和同行纷纷来这里交流学习。

而物业化管理生活区,只是打造安全文明施工项目的一项内容。

数据化让管理更轻松。 打开手机,项目经理张玉山远远地扫描塔吊上的二维码,塔吊的型号、工作状态、操作人员、工作时常等信息,立刻呈现在屏幕上。

“这是我们项目结合工程实际研发的信息化建造系统,通过对材料、设备信息的录入,一旦发生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得知并整改,实现对现场的数据化管理。”张玉山说。

项目办公室里,职工朱素云打开电脑,配合同事录入相关数据。这套系统由工程管理、技术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等模块组成。点击人员管理,选择宿舍编号,这间宿舍里住了哪些人,这些人的基本信息,都一目了然。“想查找任何一个工人的资料,不需要再去找本人了解。”朱素云说。

除了搭建信息平台,现场也随处可见数据的影子。走进项目大门,一块贴满二维码的扫描平台上,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等信息都实现了数据化,管理人员需要查找哪个信息,不用再翻阅厚重的材料,简单一扫,所有信息都有了。

目前,项目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走进一栋在施栋号,每层墙上都贴着一排二维码,施工分区及班组、质量通病巡查记录等日常管理施工作业的信息全部数据化。“这样有利于时时查阅施工情况,如果某一区域出现质量问题,相关人员会记录并将信息录入,督促相关人员整改落实后,再将数据更新,非常方便。”张玉山说。

这套系统实现了PC端和移动端的互联互通。“我们根据施工进度,还在持续完善模块内容,力争在工程竣工后,打造一套完备的住宅工程移动端数据化管理平台,提高建筑工程的智慧化管理水平。”张玉山说。

物业化让办公生活区更规范。对张玉山而言,建筑行业如何实施项目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在项目推行HSE管理体系,通过健康、安全、环境三位一体的融合管理,实现项目高效运作。”

每天,杨校春和工友们上工时,都会路过强制安全教育室。这间房子设置在工地大门口,作用是把每天违反操作规程的工人请到这里谈问题、看教育片。与工人一起的还有他们的带班负责人。

“安全是工地的一切,入场教育和班前教育的前端提醒,容易随时间推移而被工人淡忘。我们把这间教育室放在工地门口,就是要时时提醒工人,让他们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张玉山说。

HSE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避免“空有其表”现象的发生,项目部制定了系列管理制度,大到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施工生产管理制度,小到项目会议制度、停车场制度、门禁系统管理制度等,主要通过现金奖罚手段,达到管理目的。

工人生活区里,统一管理的食堂让工人们的一日三餐得到保证。杨校春说:“集中食堂既便宜又安全,每天不到15元就能吃饱吃好。”

而投币式洗衣机、空气源热泵、防台风加固架……都让工人生活区的环境有了改变。“现在定时有人打扫卫生,环境好了,他们也很珍惜,以前乱扔乱摆的现象基本没有了。”项目党支部书记郭占贵说。

项目部办公区也不断完善设施,设置读书亭、职工小家、职工活动室、篮球场、羽毛球场,配置咖啡机、饮料机等,为员工营造“家”的氛围。

管工程管人带团队。2017年8月,还在管理盐城市快速路网项目部的张玉山,奉命来到苏州住宅商品房项目,打造具有集团观摩效果的示范工地。

“推行任何管理,不应只看到眼前的工程成效,而要通过管理带动团队提高。”张玉山说。

几十年摸爬滚打在一线的张玉山,对施工中的情况可谓“门儿清”。即便如此,他并没有坐在办公室里指挥,而是深入一线了解情况。

27岁的刘洋是项目经营部员工,在他眼里,张玉山的管理并不是凭经验,而是对工程所有环节都了如指掌。“我们计算工程量经常要到凌晨两三点,领导对我们要求高,自己也经常陪着我们熬夜研究,这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帮助。”刘洋说。

资料员出身的刘洋能快速熟悉经营部工作,与张玉山的管理密不可分。每天夜里12时前,所有管理人员都要在微信群里汇报一天工作和第二天计划。“开始觉得很麻烦,可现在感觉每天总结很有必要,让我们进步得更快了。”刘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