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信息>企业动态
守护古建的园林人
时间:2018-08-08
【 字体:

在风沙弥漫的青海高原上,有这样一群可爱的城建园林古建人,他们用责任与担当,无怨无悔的书写着奋斗的故事。为修缮青海古建筑,实现“园林梦、古建情”,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执着与奉献诠释着对古建修缮的热爱之情,体现出自己灿烂的人生价值。据悉,园林绿化集团在青海西宁的古建任务有13项,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修缮建设中。今天,让我们走进他们,一同感受园林建设者们自己的故事。

刘鹰:巾帼不让须眉

作为一名年过五旬的女性,自2011年玉树地震后,刘鹰便和青海结下不解之缘。玉树平均海拔4300米,许多文物的抢险修缮工程都是在海拔较高的位置,在施工现场不仅需要克服高原反应,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要不断思考,发现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她有时需要戴着氧气面罩工作。每当此时,她总是笑着说道:“许多时候在现场就忘记了自己的形象,因为呼吸氧气能够让自己有更清晰的头脑,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带着这样的使命,她对项目完成质量更加重视。青海工地分布较为分散,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刘鹰经常在不同工地来回穿梭,最繁忙的时候要同时照顾七个工地,在奔波期间,她只能利用紧迫的时间在车上分析资料。
    在玉树,文物抢险修缮项目更像是一个使命,文物的修缮不仅是单纯的建筑施工,修缮必须尊重历史文化,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因此刘鹰在出发前就做好充足的准备,了解和掌握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备不时之需。

王西满:撸起袖子加油干

    如果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么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在王西满眼中,施工不仅要按照工期完成,更重要的是要保障工程质量。
    2017年5月份以来,他开始常驻青海,主要负责技术安全工作,在西宁湟水河湿地公园提升改造项目,由于甲方设计图纸没有出来,他积极沟通协调,最终形成了具体施工图,顺利的将工程按照既定的时间内交付。王西满常说,他最庆幸的是自己能够生长在一个团队意识较强的环境中,在他迷茫、失落、自卑的时候,人们没有嘲笑他,而是伸出了一双双友爱的手帮助他。虽然经常独自夜里绘制图纸,反复核查钢筋水泥土中的资料,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总能够一笑而过,乐观是他的代名词。
    遇到雨季施工,工人们也会有不满情绪,王西满总是及时给予关怀。他常说“只有不带着怨言干活,最终项目质量才能够如好的情绪一样对着人们微笑。”当假山、叠水、瀑布等各项景观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湿地公园中时,王西满感到满满的幸福和骄傲。

燕树伟:瞿昙寺的守护者

作为明代佛教寺庙,一直以来瞿昙寺因所藏珍贵文物以及巨幅彩色壁画而闻名。作为项目修缮人员,燕树伟感到非常自豪。带着崇高的敬仰,他着手参与了古寺的修建工作,在修缮的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保留古寺原貌,在材料和工艺的选择上燕树伟十分谨慎。
    在瞿昙寺瓦屋面修缮中,通过使用粘补方法将破损的脊兽、瓦件进行修缮。墙面粉刷要用自己调制的灰浆粉刷,保证建筑的原风貌及颜色。在瞿昙寺土城墙施工中,由于开裂较为严重,城墙甚至有倒塌的风险,燕树伟对城墙进行了全面考察,针对不同的地点采用不同的修缮方式。他经常为了一个修缮点反复琢磨,能不能在这儿加一个钢筋,能不能使用水泥,这些都成为了燕树伟日常在文物修缮过程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在海拔3000多米高的位置,燕树伟带着匠人精神对城墙缝缝补补,他的精益求精彰显着对古寺的热爱。通过努力,目前,瞿昙寺工程已顺利通过验收,土城墙主体工程也已进入收尾阶段。

张民光:工程安全是他的使命

张民光作为青海喇家国家遗址公园吕家沟项目负责人,哪里有陡坡、急弯,哪里有涵洞、堡坎,他都了如指掌。和青海其他项目不同的是,青海喇家国家遗址公园吕家沟项目部机械作业较多,为了确保项目安全,张民光都是亲自在现场指挥安全作业,双脚踩在泥泞的泥土中,打滑摔倒了再爬起来。
    去年8月的一天,突然下起了暴雨,凶猛的雨水从上游冲进了河道,将存放在河道中即将使用的圆木桩冲到了河岸两边及黄河里,现场施工人员为了保护材料不受损失,奋不顾身的冲到河边去打捞材料。雨水太大,河水太急,张民光意识到这种打捞方式极其危险,及时制止了打捞工人,确保了大家的人身安全。等雨停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施工人员租用老乡的船只,将漂在水中和河岸边的木材一一打捞上来。既保护了材料不受损失,又确保了施工安全,将项目部的损失降到最低。工程安全是他的使命,“安全才能回家”已经铭记在张民光的灵魂中,并带领着他的团队勇往直前。

何景龙:青海项目的一块金砖

    雪域高原是雄鹰的故乡,却是人类生命的禁区。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和工作,往往是“吃一口饭,喘三口气”,如何克服困难,特别对何景龙这样常常一个电话就需要奔波在各种工地的人而言,更是需要勇气和毅力。如果说“革命需要的是一块砖”那么何景龙便是青海项目的一块“金砖”。
    在青海的工作中,何景龙常常要在几个项目之间进行“思维转换”。青海工程人员紧缺,他就主动请缨,义无反顾的奔赴一线,在这一待就是半年,连最宝贵的中秋、国庆长假都没能回家看望妻儿老小。瞿昙寺城墙保护修缮工程中,他一方面紧盯工地确保工程质量,一方面还要做好瞿昙寺城墙保护修缮的预算工作。经常是一个电话,何景龙二话不说又开车从瞿昙寺开往远在140公里以外的湿地公园。西宁的香水泉、人民公园及湟水河湿地公园等工程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何景龙就是这样的一块“金砖”。

汪东明:困难中继续前进

香水泉工程位于西宁市城中区,地处繁华街区,紧邻省中医院、省委大院、中心广场等,是西宁市重点工程。
    汪东明进入条件艰苦、高寒缺氧的青海工作,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无悔于自己的选择。工作必须做到“有始有终”是汪东明一直信奉的工作态度。去年十一前,恰逢工地停工,他原准备回京和家人团聚,但是城中区书记、局长等领导要来香水泉工地,承诺立即拨付工程款,要求今年必须完工。汪东明果断放弃了回京计划,立即调整施工方案,第一时间从北京调来瓦工、石工、油工、画工等大量施工人员,确保工程进度顺利进行。

李燕肇:实现更完整的自我

    西宁人民公园景观改造提升项目五段标工程任务,主要是景石码放和三江源景石瀑布的施工。在李燕肇眼中,虽然项目难度不大,但是需要注意的事项却不容忽视。
    作为项目负责人,李燕肇对待每一个工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有一次,一个工人半夜突然肚子疼,他知道后立即开车带着工人赶赴医院,这样的事情在平时工作中时有发生,工人的身体健康是李燕肇最关心的事。为了激励全体工人,李燕肇经常自己动手改善工人的伙食。他一大清早去菜场买来最新鲜的蔬菜,一个星期最少去一趟超市补充肉食,工人们对于李燕肇的关怀无比感动。
    白天必须管理好现场,确保施工能够按照计划有序推进。由于施工的石头较重,确保施工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李燕肇细化到每一个大石头的码放都亲自参与。工程所需的石头全部来自于北京,从北京运往西宁的大货车至少需要3天抵达,城市管理规定白天不能卸货,李燕肇不得不在晚上等着货车到来,安排卸货。卸货一方面要保证石头的完整性,同时也需要注重卸货安全。白天管理施工现场,晚上管理材料运输已经成为了李燕肇的工作常态。虽然辛苦,但是当三江源景石瀑布顺利完成的那一瞬间,他内心充斥着无比的喜悦,看到了完美的工程,李燕肇感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