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信息>企业动态
开往春城 驶向未来——写在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开通运营之际
时间:2020-09-24
【 字体:

彩云之南,世界花都,春城美誉,魅力无穷。

9月23日,在万众瞩目中,全长43.42公里、昆明目前里程数最长的地铁——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开通运营。首列列车从车库缓缓开出,驶向昆明火车南站,昆明由此迈进了网络化运营的崭新征程。

从此,昆明南北一线牵,全城互通联。

这是一场梦想的接力。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以下简称设计发展集团)勇创新模式,集团首条集“投资、建设、运营”于一体的地铁终于开门迎客。

这是一份特殊的礼物。历时四年,数千名建设者用汗水和智慧演绎地铁情,向祖国母亲送上最美的生日祝福。

这是一个新的动力源。政企携手共绘春城“米”字型轨道交通网络,承载着600多万市民的美好期待,驶向更加美好的新未来。

跨越之路:高瞻远瞩开启地铁运营新时代

43.42公里,是昆明地铁4号线的全程距离,浓缩了北京城建集团不懈探索的智与梦。

岁月流金,见证新的历史时刻。1958年,北京城建集团就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六十二年后,第一条完全自主运营的地铁诞生,标志着集团开启了地铁运营新时代。

高屋建瓴,布局谋篇。昆明地铁4号线采用“A+B”双PPP模式。2016年,设计发展集团牵头合作方中标B部分工程,以社会资本方身份全生命周期主导项目实施。

四年前,这种模式在轨道交通领域刚兴起,成功案例也不多见。

走别人未走过的路,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对于设计发展集团来说,这条线路为进军地铁运营市场提供了机遇,在推动“成为以设计为引领的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商”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实施伊始,集团领导明确提出“自主运营”新理念。在这一战略指引下,项目团队全力推动工作落地。

“自主运营”四个字,说易行难,既要迈过人才鸿沟,跨过专业限制,还要突破技术壁垒。

“压力也是动力,既然承担了这份使命,就必须往前冲,唯有勇于担当,大胆摸索,才能在轨道交通运营市场趟出一条路。”项目总负责人夏秀江说。

没有自己的运营队伍,谈不上真正的自主运营。

近年来,全国轨道交通行业迅猛发展,轨道交通行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现已达20万。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西南地区人才竞争处于劣势。

4号线初期总定员2400多人,人才困境下,要在短时间内组建一支庞大的运营队伍,难度可想而知。

一种办法是委托第三方招聘。可节省时间,但存在人岗不适、培训成本高的问题。

另一种办法是自己“招兵买马”。通过分析昆明地铁行业人才现状,项目打出了“引进+合作+自培”的人才组合拳。2018年初,一场不见硝烟的人才战打响了。

23场招聘会,10000多个电话,面试4000余人次,1000余人招聘到位。10个月,人力资源部部长熊昌红和她的团队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博采众长,引凤筑巢。核心人才、骨干人员则在全国范围内“海选”,甚至做到了“点对点”精准招聘。骨干人员800多人,占全部人员的30%,均来自铁路、轨道交通领域、合作商的精兵强将,他们成为4号线强大的人才基石。

地铁运营对人员上岗有严格要求,必须经过培训取证后才能上岗。面对繁重的培训任务,项目团队创新培训方式,自主编制了430多万字的培训教材,由内部讲师授课,实操培训送到昆明地铁公司。整个培训涉及178项,累计12411人次、20637学时,人员100%持证上岗。这种方式实战性强,还节约了数千万培训费用。

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不到两年,平均年龄25岁、近2000人的团队日渐磨炼成熟。大专以上学历1800多人,占比96%,远超同行平均学历水平。一支年轻化、规模化、高素质的运营队伍搭建完成,如今他们已奋战在各自岗位,成为集团第一支地铁运营人。

自主运营从理念到实践,从实践到成果初现,每一步都走得艰辛,每一步也都走得扎实。

众所周知,地铁运营是一个技术标准严、专业化程度高、人员密集、成本高的行业。传统运营模式下,运营单位一般受政府委托运营,主要承担公共安全责任。自主运营模式下,既要承担公共安全责任,也要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还要保证服务质量。设计发展集团选择后者,显示了行业引领者的风范、推动行业升级发展的决心。

2018年11月29日,在昆明轨道集团的支持下,设计发展集团以社会资本方身份获得项目30年自主运营权。

“随着对地铁运营行业的深入了解,发现其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但笨鸟先飞,早在两年前,我们就开始介入筹备运营工作。”夏秀江说。

机构组建、人员培训、文本编制,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事无巨细。仅自主编制的规章制度,就有648册960余万字,投入12000余人次。费时费力,但效果显著。

有备而战,战则能胜。运营筹备是专业、严谨、复杂、庞大的系统性工程,调试是最重要的一环。在调试中,项目团队加强组织,采取化整为零的思路,分解调试任务。

调试按照级别由小到大划分,要依次进行单系统调试、车站设备或系统间的就地级调试、车站级联调、中央级联调,而且只有前一个级别调试完成,才能进行下一个级别调试,工作量极大。

以设备调试为例,通信系统要调试1758台,信号系统要调试1810台和29个车站的IBP盘,综合监控系统8400套,供电系统814台,自动售检票系统931台,电扶梯361台,仅仅这六大系统就调试设备近2万台套。设备调试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有的要反复调试10多次,直到参数达标。

对于调试来说,设备调试只是“冰山一角”,任务最重、时间最紧、难度最大的就是综合联调。

所谓综合联调,就是在各专业系统单体调试后,对关联设备系统进行接口调试和综合性验证,以确保各系统接口关系、系统间的联动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综合联调涉及60个子系统,有38个大项、1222个小项、近2万个接口。”项目建设总指挥董伟说,接口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凡有一个接口不通畅,整个联调都受影响。

今年2月至7月的综合联调,设计、安装、设备厂商、监理单位均全程参与,他们白天调试,晚上开会,各类联调会议加起来近300次,7万余人次参与调试,累计50多万小时。

“非常快!29个车站的综合联调只用了5个月就完成,在国内很少见。”项目运营负责人何雄说。

在摸索中前进,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思想上的重视,前期充分的准备,过程中的反复实践,为后期运营积累了宝贵经验。

“坐上自己参与建设的列车,一种无比强烈的自豪感瞬间涌上心头。”车辆中心罗曦春激动地说。

发展之势:协同理念催生产业百花齐放

一条地铁线,一个产业链,孕育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B部分总投资额63亿元,PPP运作模式在实操中的优势十分明显,“投资、建设、运营”同为一个实施主体,打破了工作界面限制,资源调度更高效,沟通成本更低。

作为集团第一个全要素、全周期、多板块主导实施的地铁线路,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企业在设计、投资、建设、运营、文创等方面的全产业优势,可为政府提供一条龙服务。

树立一盘棋思想。在项目实施中,项目团队贯彻产业协同理念,采取扁平化管理,将内部单位纳入统一管理,形成资源共享、协同运作、运行高效的管理机制,合力推动项目实施。

投资驱动,产业“唱戏”,充分释放内部产能。一方面依托集团品牌和资源,为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人才支撑和强大的管理后盾;一方面为集团成员企业提供展示实力的机会,旗下多家成员企业承担了通信、信号等最关键的设计、安装任务,形成齐头并进之势,成为4号线最有战斗力的建设力量。与此同时,各业务板块通过承担任务,促进各自发展,推动管理提升,为寻找发展机会提供了广阔空间。

设计引领,助力项目高质量建设。设计发展集团主要承担了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电扶梯、站台门等设计任务,设计的合理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后续安装进度、施工质量,甚至影响今后30年的运营维护管理。

“以超前思维开展设计工作,考虑了维护的便利性和运营成本。”设计负责人冯东亮说,2017年初,设计全面介入,从设计方案,到接口文件,再到用户需求书,一年时间,17类高达150万字的用户需求书高水平编制完成。

设计引领,不仅为施工争取时间,实际运用也得到了检验。比如,车站的一体机替代了传统的服务器、交换机、存储等设备,统一了数据接口标准,方便后续升级改造更换。每个车站可节省至少三分之一的机房空间及相应的建设成本。再如站台门端门采用统一标准尺寸,安装简单,维护更方便。

把脉行业痛点,培育新兴产业。近年来,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但自动化系统发展尤其是弱电自动化系统研发成为行业“短板”,系统建设标准不完善、自动化专业多、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并存。

作为轨道交通行业引领者,设计发展集团以推动行业发展为己任,始终走在技术创新最前列,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标准推动行业变革。

“黑科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荣获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金龙云系统”在4号线成功落地,这也是在国内首次应用。该系统是基于云平台的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解决了传统轨道交通弱电系统分立建设、接口繁杂、运营维护成本高等难题,在绿色节能、减员增效、智慧运维等方面优势显著。以4号线为例,人员配置标准仅为每公里56人,比《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标准》规定的80-100人减少了三分之一。

在肥沃的创新土壤、充满活力的创新氛围里,一项项科技成果应运而生,目前4号线已取得38项软件著作权,申报发明专利17项,主导和参与了多项标准编制。

“在4号线有至少5项自有产品实现首次供货,促进了产业板块发展。”产业化板块负责人张辉说。

城建智慧,助力打造内涵地铁。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地铁文化可以追溯到100年前的“米轨”。2012年昆明首条地铁开通,城市与地铁开始交融发展。设计发展集团有着深厚的地铁情缘,一直致力于探寻城市文化与地铁文化的有机结合,努力让二者相得益彰。

做就要做好,做到与众不同。设计发展集团创新4号线资源开发模式,投入资金,发力文创,打造以文化为内涵的特色地铁线。

“我们开放思维,汇聚全国业界协会、业界人士之智,创作昆明独有的K4 CATS瓦猫家族文化。”资源开发部部长赵红介绍,这是国内地铁首个公共文化IP的大规模应用,传统文化焕发了新机。

车站的“3分钟博物馆”可根据室外天气作出不同变化,带给乘客美妙的数字艺术体验,展现了项目团队丰富的想象力,这种艺术形式在国内地铁也属首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4号线,设计发展集团高点站位,各业务板块各展其长,犹如十指弹琴,密切协作,共同谱写出一曲和美乐章,将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

从此,设计发展集团在地铁领域拥有了更多的身份,领先的设计者、设备集成商、供应商、运营商,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

文化之力:国企使命致力造福春城人民

2222公里,是从北京到昆明的飞行距离。2016年12月13日,带着企业的信任和重托,刘润平等先期14人的项目团队飞抵昆明。

时间飞逝,转眼就是四个春秋。位于西山区海润路的采莲湾2号楼——项目团队“作战指挥部”,见证了项目团队一路走来的曲折与收获。

4号线是昆明市的重点项目,政府重视,各方支持,市民期盼,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19年3月26日的“保工期,保开通”动员大会吹响了项目大会战的号角,拉开了决战决胜的序幕。

“我们深感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打造典范工程、精品工程,向春城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设计发展集团总经理王汉军在动员大会上说。

一路艰辛,一路攻坚。随着项目全面推进,建设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接踵而至,但都在城建人不畏难的精神下逐一克服。

“电通”是项目的第一个关键节点。根据要求,要新建两个变电所,外线横跨昆明六个区,全长33.2公里,面临征地拆迁、绿化迁移、机动车道路开挖及穿越500米昆东铁路枢纽(53股道)等困难,需要10多个政府部门协调,涉及产权单位20余家。

一边是线路长、工期短、协调量大的现实问题,另一边是没有电,后续各专业设备单机调试、热滑、动车调试及综合联调无法开展的燃眉之急。

急难险重敢担当,铁军本色永不改。通过见缝插针、找缝插针式施工,严格卡控进度,从开始施工到主所正式具备向35kV环网送电条件,“电通”仅用了9个月,以常规经验,同样的线路可能要一年半才能完工。“电通”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充足了“电”。

关键时候站出来,严峻时刻顶得住。2020年春节,按照原计划,项目春节期间不停工,全体领导班子也都驻守项目,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计划。疫情“大考”中,项目团队没有犹豫,主动出击,成为昆明市第一个复工的地铁项目。只用了10天,55名管理人员、1200多名运营筹备人员全部到岗,1700多名作业人员迅速集结,在确保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抢回了时间,赢得了属地管理单位的信任。

今年3月中旬,调试迫在眉睫,但隧道内还留存大量施工垃圾。400多名职工带着口罩,到光线昏暗、闷热潮湿、粉尘弥漫的隧道里清理垃圾,用责任和担当为全线开通抢出了宝贵时间。

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但在项目团队看来,为了4号线能够早日开通、早日兑现自己的承诺,这些坚持和付出是责任所在,也是值得的。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远,往前走总能到达。

在一脉相传的企业文化指引下,每个人都“泡”在现场,速度与激情的场景接力上演。建设和运营同步推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建设和运营筹备任务。

管线敷设超1万公里;首列车下线到昆仅用了10个月,刷新了制造商中车株机公司的造车历史;5月30日开始为期3个月的空载试运行;7月21日开始连续20天的“跑图”,指标全部一次达标;8月27日完成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价;9月4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9月18日取得初期运营安全评估报告。

一个个节点如期而至,胜利最终定格在开通那一刻。

成绩来之不易,每个数据、每个时点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长期伏案导致脊椎变形双手失控的孙明英、开胸手术前两天还在赶方案的王林、孩子出生未能陪产的郑志伟……

城建文化以无形之力,塑造着年轻一代地铁运营人,精神底色已融入每个人的血脉,化为前行的无穷力量。传承军旅文化,从精神意志的磨砺到日常工作的落实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所有的运营人员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履行社会责任,不只是干好项目本身,直接投资数十亿元支持项目建设,还提供了数千个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为做好“六稳”、落实“六保”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4年,1400多个日夜,2000多名城建人,只为一件事,只为一个目标,有热情洋溢的站务员、有24小时在岗的调度员、有重任如山的列车司机、有“列车医生”检修员……他们或在台前或在幕后,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他们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使命必达,兑现了向昆明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承诺,为春城市民打通了一条安全地铁、智慧地铁、文化地铁。

一座城市的地铁,承载着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梦想。

4号线的开通为昆明市民送来了福音。开通的前几天,数百名职工忙着对站厅进行保洁,一遍又一遍地擦拭车厢座椅,准备迎接期待已久的客人。

家住呈贡区的张先生上班在昆明西山区,开车上下班要穿越六个区,路上经常堵车。4号线开通后,他每天便可乘坐地铁上下班,他激动地说:“太好了,4号线终于开通了!”

“4号线和其它线路换乘,整个城市都活了起来。”“4号线科技味十足,服务很贴心。列车全车搭载可多元化设计的高清大屏显示动态地图,支持客室内温度调节,还提供漂流伞这样的暖心服务。”……谈起乘车体验,市民们赞口不绝。

从试运行开始,昆明市各级领导前后30次到4号线检查指导,对运营团队良好的精神面貌、热情的服务给予高度评价。

建设春城、服务春城。昆明地铁4号线的开通只是运营迈出的第一步, 30年运营权,意味着承担更重的社会责任。使命未完,探索无止境。在北京城建集团的领导下,设计发展集团将以“国匠”之心,践行首善标准,奋力为春城人民提供安全优质的运营服务,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0年运营路,履行承诺的初心不改,服务昆明的热情不变。站在运营新起点,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扬帆再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