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信息>集团要闻
北京日报:责任如天
时间:2012-08-08
【 字体:

  

2012年7月21日,一场自北京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61年未遇的特大暴雨袭击了北京地区。

北京城建集团——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城建铁军,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视为命令,第一时间打响、打赢了一个个战斗。

我是共产党员,让我上!我是共产党员,跟我来!是共产党员的站出来!这样的呼号,几乎每每在重要的时刻喊响。旗帜形成磁力场,在一面面旗帜的感召引领下,更多的城建人投身其中,义无反顾。

抢险救灾,充分体现出北京城建集团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

“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责任如天,舍我其谁!

应急抢险冲在前

北京城建集团抢险救灾的第一战从郭公庄打响。

“暴雨橙色预警,请各抢险大队做好备勤准备!”“郭公庄铁路桥十万火急,请求增援!”7月21日夜,北京城建集团抢险大队的值班电台传出告急声。

险情和严峻的形势很快汇聚到北京城建集团总部大楼,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贱云,总经理陈代华迅速与集团领导班子成员一道,研究施工现场布防和抢险救灾预案。第一时间,北京城建集团抢险救灾指挥部成立,各种指令迅速下达在京的各个施工现场。

“抢险大队迅速出动!”一声令下,抢险大队立即组织全体抢险队员动员、分工。几分钟后,抢险车拉响警报,在雨夜疾驶,向目标地挺进。

郭公庄铁路桥下的积水,以每小时一米的速度暴涨,积水面积长达150米,宽约50米,比主路高出一米多的辅路上,1.2米高的栏杆都淹没在水中,有5辆车涉水被淹。老远看过去,就像一片汪洋。

抢险人员和车辆无法到达桥南右侧的排水现场,为了尽快排水,抢险人员在全国劳动模范、抢险大队副大队长袁忠起、执行大队长张建泉的带领下弃车涉水,冒着生命危险翻过铁路桥栏杆,穿越动车铁路,迅即启动75千瓦备用发电机和2台直径6英寸备用水泵,每小时排水300立方米。

雨太大了。排水量在增加,水位并不降低。22日凌晨4时,抢险队员又肩抬人扛运来4台4吋英寸汽油泵、1台6英寸柴油泵、2台6英寸电水泵。

“一个人徒手在水中行走都站不稳,何况还要在水中运送、安装各种设备!来来往往不知多少次,不少抢险队员的脚都泡烂了”。抢险大队执行大队长张建泉说。

到22日深夜11时,经过连续奋战,抽排近2万立方米积水,郭公庄铁路桥下的积水排空了。此时,全市99处积水点,已有33处排完积水。

几乎与抢险大队投入应急抢险的同一时间,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城建二公司田村路项目部经理邢洪杰也带领项目部员工展开一场殊死战。

7月21日17时许,正值车辆通行高峰时段,海淀区田村路已成一片汪洋。

为了路过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邢洪杰组织员工把守田村路各个井口,当“人体路标”。

职工王连一不小心,一条腿滑入井口中,大腿根划出一条条血痕,依然毫不退缩。薛吉根被雨水卷进井口内,只露出一个脑袋,后又被奔涌的水流托出井口,生死攸关,他没有退缩,依然坚守在井口,为他人警示险情。

京港澳高速路长青路口段,水深达4米多,雨水大部分是从西面南岗洼村流入的,多辆车被困,如遇暴雨来袭,险情仍有可能持续。

7月23日19时20分,北京城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贱云接到市领导的电话,指令迅速组织力量,赶赴京港澳高速路搭设围堰,紧急抢险。

徐贱云迅速下达抢险指令,责成副总经理樊军、经理助理范培礼、陈路率北京市公用设施抢险大队和集团土木工程总承包部地铁9号线6标段、7号线1标段、14号线05标段等4支抢险队伍奔赴现场。各路队伍迅速集结,24日凌晨5点,近千人投入围堰抢搭。

现场总指挥樊军到现在也难忘当时的情景。“就像是战场,抢险队员比着赛着地干,装沙袋、扛沙包,一个比一个快。集团迅速调集的各种车辆来往穿梭,抢险突击队的旗帜迎风招展,指挥人员按部就班,那场景,想起来就让人感动得落泪!”

经过顽强拼搏,北京城建集团承担的东西长2公里、宽5米、高1.5米的围堰率先抢搭完成,为来往车辆构筑起一道生命的防护墙。

紧急抢建安置房

7月21日的特大暴雨摧毁了许多人的家园,房山区受灾最重。面对这么大的受灾区域和受灾人口,不仅抗灾任务艰巨,灾后重建的任务也将十分繁重。

市委书记郭金龙在房山区看望受灾群众时指出,有信心把善后救灾重建工作做好,使群众尽快得到安置。对于北京来说,当前一个最突出的任务,就是加快灾后重建,让受灾群众有一个美丽的新家园。

7月25日,北京市政府召开“7•21”特大自然灾害善后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市政府领导明确指示,在下一段的善后工作中,要首先全力保证灾区人民“三有四通”,即保证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水喝,保证灾区通电、通水、通路、通讯。

会上,进一步敲定了“四通”的时间点:7月27日全部恢复通电、供水系统;8月10日全部恢复所有乡级道路;7月27日恢复通车。最受关注的过渡安置房建设,也确定7月26日进场施工,10天后开始入住。

其实,早在一天前即7月24日,市委、市政府领导已经深入房山踏勘受灾现场,北京城建集团总经理陈代华随行待命。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城建集团受领了新的任务。在十天十夜内,要完成3626间共69000平方米临时安置房设计施工任务,其中过冬型安置住房1800余间,涉及房山城关、长沟、大石窝、韩村河、张坊、周口店、窦店、琉璃河共8个镇24个施工区域。

未洗征尘战鼓催,城建集团抢险救灾指挥部再一次军中升帐。7月25日16时,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贱云,总经理陈代华和领导班子集体再一次召开紧急会议,认真谋划,发挥集团设计、工程总承包、建筑施工、市政道路、设备安装、园林绿化产业链齐全的集团优势,按照全面开工、样板引路、重点突破i、保障有力的总体部署,打一场攻坚战。

樊军再次受命,担任集团前线指挥部总指挥。

集团迅速调集建筑工程总承包部、设计研究总院、城建十六公司、七公司、五公司按照不同的时间节点,分批进入施工现场。

于是,一场高峰期达15000名职工参加、持续十个昼夜的激战在24个战场同时打响。

25日晚,当年曾经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担任江油板房城设计任务的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派出了副院长董更然率领的原班人马,深入房山施工区域踏勘现场,连夜展开设计。到26日凌晨4时30分,标准设计图和设计导则全部完成,为大部队全线开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房山城关镇洪寺村附近有一个大山坡,按照规划,这里将依山势呈台阶状排列布局966间过冬型安置用房,是北京市最大的安置区。

7月26日一早,城建十六公司抽调9个项目部2个专业分公司的精兵强将组建的项目经理部,在洪寺村安营扎寨。16时,600名施工人员、18台大型机械设备陆续进场。

随着作业面的展开,集团前线指挥部紧急抽调城建二公司、道桥集团公司进入洪寺村。工地机声隆隆,焊花闪闪,高峰用工已达3966人。

城关安置区项目处于丘陵地带,为合理利用地势,又及时抽调花木公司、绿化公司和安装公司,为最终建设一个景色优美的安置区做好了先期布置。

工程多工种交叉作业,集团再次紧急抽调一公司、亚泰公司、建设公司、北方公司、港源公司、六公司、八公司、九公司按照专业分工陆续进场。

应该说,在十天十夜内完成966间安置房搭设、装修、市政管线、市政道路、园林绿化配套施工任务,对任何一个施工单位来说,都是一个极限目标。

艰巨任务,考验参战员工的智能;艰巨任务,激发参战员工超越极限。

深夜、黎明、白昼;烈日烘烤、暴雨淋身;一梯队、二梯队、三梯队,近9000人的队伍轮番作业,交替冲锋。

人们的眼熬红了,往头上冲把凉水继续干,腿浮肿了,搓揉敲打几下接着练,累的实在支持不住了,倒在地上打个盹爬起来再战。

此情此景,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张玉平看在眼里,感慨万千:“政府在关键时刻还得靠我们的国企……”。张大姐的话还没说完,在场的几位管理人员因熬夜而干涩发红的眼睛顿时潮润,用力提着沙哑的嗓音表示:“大姐,您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我们拼了!”

“我们拼了,我们拼了!”

这不是几个人的声音,也不是一个单位的口号,而是北京城建集团所有参战员工的呐喊。

在这样的呐喊声中,数十台挖掘机抡臂作业,数百台车辆疾驰往返,数百台电焊机弧光闪烁,九千名将士挥汗如雨。汇聚成一幅气势恢弘、雄伟壮丽的立体画卷。

机器轰鸣声、钢铁摩擦声、电锯尖叫声、哨声、喊声、电话声……声声交织震撼;挖基础、浇注混凝土、砌墙铺砖、安装设备管线、搭建房屋盖板、搬运材料……施工错综交叉;人员、车辆、灯光、月光……声影光电交相呼应。

天公不作美,大雨滂沱,人们的汗水、雨水一起往下淌,施工人员个个变成了“泥人儿”。

分不清哪个是干部,哪个是员工,人们心里只明白该干什么、该如何干;只知道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满脑子都是干活和时间,但却往往忘记了今天是何日,此间是何时。

长时间连续的重体力劳动,打乱了人们以往的工作习惯,也打乱了人们的人体生物钟。累倒的、困倒的、虚脱的、中暑的……一个接着一个。前线总指挥樊军说:“任务紧急,难度大,痛在心里,为了早日让受灾群众住进安置房,大家都拼了。在帐篷里,横七竖八的躺满了劳累、困倦的员工,那情景就像硝烟弥漫的战场一样悲壮。开始,我们还心疼员工,后来就连自己也倒在了他们的身旁!”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埋头苦干;不讲任何价钱,只有默默奉献。此时此刻的工地如同有一股巨大的魔力,吸引着所有建设者舍生忘死,义无反顾。

党员就是一面旗

在城建集团过去的每一次抢险中,在紧张的抢工中,在遍布京城和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工地上,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是一面旗帜。

党员身份亮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生死关头豁出来。北京城建集团党委把抢险救灾作为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的重要平台。在抢险救灾工作的关键岗位和紧要关头,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共青团员冲锋在前,奋勇当先,成为了抢险救灾的中流砥柱。

在与时间赛跑的日子里,在抢建安置房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城建集团所有参战的党员、团员,共同组成了一个鲜红的旗阵,这旗阵就是一个坚强的堡垒,成为 “拉得动、过得硬、打得响”的钢铁长城。

党员袁红光刚把妻子送到积水潭医院进行膝盖手术,就接到赴房山的命令。他没有二话,迅速到房山集结。领导得知情况后命令他赶回医院,可谁想得到,袁红光凌晨两点离开,当天就返回工地。

党员刘廷秀到灾区后,两天三夜几乎没有合眼。28日晚,才想起找地方给手机充电。可刚打开手机,一个噩耗传来,老父亲去世了。分指挥部知道情况后,特批他回家送老父亲一程。刘廷秀说:“给我一天时间,送完老父亲,我马上回来……”

“80后”项目经理、党员孙禄真带领30多人的抢险队,经过40小时的连续作战,率先完成了琉璃河镇黄土坡村12间临时安置房建设任务,成为房山区首个完工的临时安置房,他因此也错过了陪女儿降生的宝贵时刻。

集团抢险大队执行大队长、党支部副书记张建泉为完成郭公庄铁路桥下排水任务,连续在现场工作20多个小时,20多个小时内粒米未进,一夜未睡。

党员高乃社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听到有紧急任务,主动请战。领导问他身体行不行?他说,我的腰跟着我走!
……

这就是北京城建集团的共产党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这样的党员,有了这样的队伍,还有什么完不成的任务,攻不克的难关!

8月5日,北京市最大的临时过冬安置区——城关安置区落成了。

966间安置房红墙蓝瓦,参差错落,晨曦为其镀上一层金红的颜色。柏油马路已经通到各个组团,斑马线装点的路面就像缎带一样伸向远方。

走进赛木结构的房间,每个居室都是双层玻璃窗,洁白的墙,干净的地面……不远处,是公共厨房、公共浴室和公共卫生间。

刚铺的草坪绿油油的,小草头顶上顶着颗颗露珠。在草坪之间,城建集团绿化公司和花木公司的园丁精心装点了黄杨球、各色花卉。在安置区东南侧,建设者精心打造出一个休闲园区。

在休闲广场的北侧,建设者还精心布置了一个健身区,房山区体育局送来了健身器材,方便群众健身休闲。

“北京城建集团与房山人民手拉手心连心”,“北京城建集团与您携手共建美好家园”——两个横幅表达了建设者诚挚的心意。

一块巨大的房山玉摆放在休闲广场一侧,上面镌刻:城关安置区,北京城建集团设计施工,2012年8月6日。

至此,北京城建集团设计和施工,占北京市安置房建设总任务量63%的房山8镇24个安置区全部完工。

临危受命,北京城建集团这一仗打得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