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信息>集团要闻
“地下水城”成媒体聚焦靓点
时间:2016-05-25
【 字体:

市属16家媒体联手采访槐房再生水厂
“地下水城”成媒体聚焦靓点

走进重大工程,报道环境治理,展现发展成绩。5月19日上午,市委宣传部、市国资委宣传处、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组织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16家市属媒体,来到集团土木工程总承包部承建的槐房再生水厂项目,宣传市委、市政府治理污水、造福社会的民生工程。这是5月14日在槐房项目组织“国企开放日”活动之后,启动的全市“首都媒体走国企”8项重点宣传专题之一。
南四环外槐房西路旁,历时21个月建设,北京首座、亚洲最大的全地下再生水厂——槐房再生水厂项目建设已近尾声。庞大的水区结构静静地躺在16万平方米的地下,顶板防水试验基本完成;承建地上湿地景观建设任务的园林绿化集团已经进场施工,厚厚的土层覆盖了大半个水厂;泥区建筑物已经封顶,污泥处理设备和机械正加紧安装;“龙”、“凤”两台4米直径盾构机正在地下掘进。
槐房项目部会议室内,市国资委宣传工作处处长孔庆瑭主持了此次集体采访活动,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李卫红在致辞中欢迎各大媒体记者到工程现场采访报道,并衷心感谢市委宣传部和市国资委宣传处对集团和槐房再生水厂工程的关心与支持。
28名记者认真观看了记录槐房再生水厂建设历程的宣传片,聆听了土木部副经理、项目部经理刘奎生对槐房工程的简要介绍。“中国首次在排水管线中应用盾构施工技术”、“智慧建造建设出百年水务工程”,这项良心、民心工程在科技创新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成就,激起了记者们深入了解工程建设的好奇心。
盾构竖井内,记者们坐上电瓶车,向“龙”号盾构机开掘的污水管道挺进。近十台摄像机、照相机仔细记录着由1.2米管片拼装成的或直或弯的管道,大家瞪大着眼睛,脸上满是惊叹。
“‘龙’号和‘凤’号盾构机是专门为排水管线定制的吗?”、“盾构施工与普通施工方法相比有哪些优点?”当电瓶车抵达800多环内的“龙”号盾构机掘进最远处时,记者们围着槐房水厂配套管线项目经理杨金钟和副经理李文锋问个不停。
“城建集团在国内首次将盾构机引进排水管线建设,标志着我国排水管线建设进入盾构时代。”杨金钟一一解答着记者们的问题。狭窄的盾构机主体下面,北京电视台的摄像机对准了李文锋,“盾构机一天可以掘进12环,还有400米‘龙’号盾构机将抵达接收井。”李文锋介绍说并行的“凤”号盾构机正在中水管线中按计划掘进。
镜头聚焦盾构机操作者,拍摄着这些在闷热环境下为首都污水治理事业辛勤劳动的建设者。“这是我们采访过的最干净的盾构施工现场。”施工现场的干净整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四米直径的地下管道到8米高的再生水厂水区地下一层,体会着炎热到清凉的变化,“我们的脚下是四个总容量为60万立方米的生物池,1280组膜组器等设备将把污水转化为再生水。”槐房项目副经理辛玉升解说着整个地下结构的构造和污水处理过程。
刘奎生和项目总工程师刘震国也是记者追逐的对象,面对镜头和录音笔,腼腆的刘震国慢条斯理地解释BIM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以及水区顶板之上防水层的构造。“城建集团下属的园林绿化集团已经开始地上湿地景观施工,建成后水厂的湿地景观将和槐新公园连成片,成为距天安门广场最近的绿地公园。”刘奎生回答着记者的提问。
从早上9点半到正午1点,记者们为这座引领中国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再生水厂投入了最大的关注,他们用镜头记载下槐房工程的方方面面,他们的笔锋记录着“地下水城”建设的点点滴滴。
16家媒体联合采访槐房工程的第二天,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黄金时段播出了“走近重大工程,槐房再生水厂建设”的重磅新闻;5月23日,《北京日报》头版对槐房工程进行了重点报道;北京晚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青年报等传统媒体均在重要版面或重点栏目深度报道了槐房再生水厂工程;千龙网、新华网、人民网、环球网等国内最重要的网络媒体对这座“地下水城”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前沿技术打造地下水城”、“万根抗拔桩撑起地下水城”,一篇篇重量级新闻报道聚焦集团重点项目管理水平、科技创新实力和水务工程建设能力,在北京市宣传“十三五”重点工程建设的报道中,槐房再生水厂项目以其民众关心的环保意义和前沿的科技含量,展现出集团雄厚的实力和极强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