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划一的临时板房,平整干净的水泥地面,一片繁忙的施工区域,再加上百米左右长度的文化墙,建设公司郭公庄一期公租房项目的这些景象给踏进施工区的人们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日前,在北京市城管执法总队、北京市环境监察大队、丰台住建委的引领下,中宣部组织央视等多家有关媒体报社单位齐聚该项目部进行现场采访,竞相报道该工程在绿色文明施工及标准化施工方面的管理经验。在现场观摩过程中,各上级单位领导及媒体记者都纷纷表示对该工程现场管理水平的充分肯定与赞扬,丰台区住建委一领导还表示要将该工程作为丰台区的标杆示范工程把优秀的管理经验及做法推广至全区。
按照建设公司每个项目都必须申报“北京市绿色安全工地”的要求,项目部从开工之日起就把这项工作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优秀的管理成果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显现出来,依靠的是日常工作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坚持不懈的管理。在深入了解后得知,项目部已经把抓施工安全和绿色施工变成了常态化管理。
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在必不可缺的安全教育中,项目经理张胜利会同安全员一起商量每个人的授课内容,并且亲自给工人上课。这一举动,显示出项目抓安全管理的决心,也将“安全第一”的理念深入每个职工的心中。
开工之前,项目部就对各种线缆的走线位置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尤其是在电缆的布置上,项目部不但做到了架空,几名电工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给电缆做了一个“遮阳棚”,能够在炎炎夏日,防止电缆因过久的暴晒而发生爆裂,这也成为项目部的一大亮点。
在施工人员安全用电管理上,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宿舍里电线私搭乱接。如蜘蛛网一般的电线不但不够美观,也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对此,项目部一改以往单纯的“条令禁止”方式,本着人性化管理的理念,给所有的民工宿舍都安上了空调,同时配上了定时电源。按照工人们的作息时间,每天11点至14点,19点至23点是空调开放的时间,无需工人们操作,自动启用和断电,保证了工人们在炎炎夏日和寒冷的冬季能够有舒适的休息环境。工人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夏天买小风扇,冬天买电热毯了,项目部也免去了每年配备再回收电暖气的工作。此外,项目部还设置了手机充电区,实行统一管理的方式,从根本上杜绝了宿舍电线私搭乱接的现场。虽然这样做法的一次性成本投入比较多,但是有效降低了因用电引起重大事故的几率,用电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施工现场11台塔吊耸立,忙着为工程建设搬材运料,确实为工程建设起到了大作用,但同时它也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除了做到持证上岗之外,项目部每个月都会对从事塔吊工作的各个工种进行安全教育,不断加强大家的安全意识。此外,每个工人的脖子上都挂有一个牌子,上面清楚的写着塔吊操作规范明确要求的“十不吊”,时刻警醒大家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行为。由于施工场地狭小,塔吊臂的覆盖范围已经到了施工区和办公区的板房上面,为了确保安全,项目部又搭建了一个防砸棚,将板房护在里面,在有效保证大家人身安全的基础上,还起到了一定的防暑保温作用,一举两得。
由于北京地区经常发生雾霾天气,绿色施工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也成为了有关部门重点检查的方向。该工程自开工以来,项目部领导始终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市政府、市住建委有关规定和法律法规做好绿色安全施工。施工现场道路硬化面积达1400余平方米,每天派专人负责洒水降尘。除了做到渣土全覆盖,出场车辆全部清洗,重度污染天不施工等要求外,项目部还在小细节上下了不少功夫。施工时用的模板涂膜剂容易渗入到地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项目部要求施工人员先在地上铺一层塑料布,再铺上一层沙子,这样涂膜剂只能滴在沙子上,清理场地时也容易很多。为了防止这层沙子被风扬起,每隔一定时间就会洒一层水,保证沙子的湿润。现场绿地面积达3500余平方米,全部为项目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种植,施工现场真正做到了“五个100%”的要求。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