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记者来到天坛公园西北角的生态科普园。去年年底,花木公司喷泉喷灌公司在这里修建了一个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在园内一块绿化带下面,藏着一个90立方米的“海绵式”蓄水池。
隆冬的清晨,天坛公园内寒意袭人。从北门入,沿着小道西行,两侧的古树在晨光下沧桑肃穆。此时,晨练的游客众多,跳舞、练功、甩鞭,一派热闹场面。
“天坛公园里的行人道铺的都是透水砖,两边的马路牙子也都拆了,为的就是方便雨水渗到地下。”走在行人道上,天坛公园工程科科长杜海军介绍。
进入生态科普园,天坛公园水电工程师王辉打开一处房门,只见房子五六平米大,架有一台水泵,王辉说“这是高等级的过滤水泵,一端连着房子下面的蓄水池,一端通向灌溉管道和消火栓。经过它加压过滤后,雨水就可以用于周边绿地灌溉和科普园的消防自救了。”
喷泉喷灌公司经理张瑞兴打开一处井盖,井内经过初级过滤的雨水清澈见底,“90立方的蓄水池采用PP蓄水模块技术,基本不用钢筋混凝土,在固定体积下还增加了30%的蓄水量,7个人15天就能完成,施工既简单方便,还环保安全。”
生态科普园整体地势较低,雨水顺地势汇集到集水池后,经过沉淀和初级过滤流入蓄水池,在需要用水时加压从蓄水池抽水上来,经过高等级过滤泵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从现场看来,这套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就像一块高科技海绵,实现了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用水的一体化。
“以往园内雨水都白白流走了,今年就不一样了,有了这套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实现了节水环保功能,还可灌溉周边3000多平方米的绿地。”王辉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正着力打造“海绵家园,海绵城市”的节水概念,集雨节水设施成为本市绿化工程一项硬性节能减排指标,花木公司在天坛公园建造的蓄水池正是“海绵城市”的一块小海绵。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