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雷厉风行,做人谦虚随和,他就是王东,城建五建设集团北小营项目经理,一个刚过而立之年敢打敢拼的带头人。
王东有着丰富的工程实战经验,31岁的他已经干过三个项目,包括京粮广场二期、回龙观C区、沙河大学城,曾担任项目部技术员、技术主管、总工。他参与的京粮广场二期工程、回龙观C区工程都夺得了“长城杯”金杯。在沙河大学城施工中,他积极开展施工技术创新,应用新型复合材料模板,在经济、质量、进度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荣获“北京城建集团优秀模架技术方案二等奖”。几年中,他白天和工人战斗在一线,晚上挑灯苦学,潜心钻研,一步一个脚印逐步从一名技术员成长为一名典型的技术型管理者。
北小营商务综合楼项目是亚运村大屯一带问题较为严重的“烂尾楼”,2006年集团中标开工,完成了B座主体结构和A座首层及以下的主体结构,2008年奥运前夕因甲方资金链断裂停工。2012年,集团决策层意识到:再不打个翻身仗,扭转现有的局面推动工程进度,之前的努力也将付之东流!在这紧要关头,必须拿出“王牌”,于是便把王东派到了北小营项目部。临危受命的王东心里清楚,北小营项目能否复工,按期、高质量地完成不只是一个项目的成败,而且关乎集团的声誉,他肩负的是千斤重担。
压力就是动力,面对企业的信任,职工的期盼,王东知难而进,逆流而上。到岗伊始,他经过仔细了解,发现建设单位内部股权纷争、人事变动、诉讼起诉等问题极其突出,情况十分复杂,导致停工原因也不只是资金问题,想要将前期结算完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更别提追讨工程欠款和后续复工问题,这样一潭“死水”让他感到困难重重,但险峻高峰难不倒登山勇士,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下决心要将这潭“死水”走活!
攻必克,战必胜,本着不谈妥绝不复工的主导思想,经过了两年多的艰苦努力,无数次的谈判商议,几百份的往复函件,截至2015年春节,双方最终确定前期工程结算价款1.76亿元,确认工程前期停工损失及利息6700多万元,同时与建设单位达成备忘录,即工程欠款逐月支付,后续工程继续施工,复工补充协议及计价原则也同时敲定。集团效益得到了充分保证,职工的利益也得到了保全。目前,项目已累计回收工程款1.25亿元。
技术员出身的王东,办事十分严谨,连“允许误差”也不允许出现。施工现场经常多专业、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要指挥这样的施工作业就像打一场大仗,没有高明的指挥才能是不行的。王东在指挥施工的时候抓住了三点:一是建立有效的项目部各部门管理制度,制订科学的施工方案;二是强化制度及方案落实,不断优化、细化,责任到人;三是加强沟通,每天下午两点,准时召开协调会,凡事都摆在明处,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
王东事事冲锋在前,苦干、实干、拼命干。只要是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施工,他就一定盯在现场,周末从未休息过一天。由于北小营项目位于四环北侧,处于交通三角地带,场地非常狭小,只能外租钢筋加工场,夜里12点之后运进工地,他每次都让其他职工先回家,自己守在工地等材料。他总是说:“我年轻,身体好,没事。”职工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在他的感召下,项目部的凝聚力空前增强,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的职工再也没有发过牢骚,人人都自觉埋头苦干。
别看王东年轻,可他却与一般的年轻人不同,有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心理素质。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棘手的问题都考验着项目部负责人的心理素质与协调能力。看似复杂的问题,可到王东这里,他总能找到办法,巧解难题,让各方满意。在解决多年的扰民问题时,他不厌其烦的与街道、居委会、居民代表解释、谈判,最终达成协议,并在两周之内,为288户居民发放了扰民费。在施工生产上,王东抓主线、抓关键、抓要害,而对职工生活的关心却心细如发。他常说:“我们在工程上节约,可在伙食上不能差,项目部上的人很辛苦,不能让他们受委屈。”
企业需要智慧的决策者,需要开拓市场的行家,更需要王东这样从施工现场打拼出来的、堪当重任的年轻管理者,他们守护在企业的最基层,集团的发展才能更加扎实,职工的幸福才能得到提高。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