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返回>
建筑工地里的“爱迪生”
2015-08-25

董欣,是一公司古船项目部一名电工。走进他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右手边一个三层高的铁架子,架子的二层和三层摆满了各种电子设备和小电子元件,角落里放置了一些木盒子,盒子里堆满了形形色色的小配件,这里就是他的“制造车间”,他的每一项研究成果,都是从这里走向工地的各个角落,大家都称赞他是建筑工地里的“爱迪生”。

改进成果,让现场更加节能

办公室右手边的墙上,挂着一个长方形的照明设备,这是董欣的第一项成果—LED灯。这种灯的优点是使用寿命长,光照强度大,散发热量低,防潮并且携带方便。目前,在施工中主要应用碘钨灯进行照明,碘钨灯的缺点是发光强度低,散发热量高。工地可燃物较多,使用过程中一个小疏忽就会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董欣花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夜以继日的对工地照明设施进行调查和研究,最终决定将LED灯改装成一个个独立的灯头,在外部用防水面板封闭,将其应用在食堂、库房等潮湿场所;为了更好解决LED灯头在现场使用时无法固定的问题,他做了几十次设计和实验,最终决定采用焊接好的三脚架来悬挂灯头。目前,工地内部的临时照明已经全部改成LED灯照明,美观实用,节约能源,夜幕下那一盏盏灯光,宛如一个个忠诚的卫士,时刻守护着工地的安全。

创新成果,让施工更加安全

长久以来,农民工宿舍私拉乱接电线是困扰每个工程的难题。为了让宿舍用电更加方便,董欣设计了一种低压充电设备,并将其分别放在一个独立的小铁柜子中,最后将其组合在一起放置在生活区的走廊上。这种设备能够同时为30台手机提供电源供应,宿舍私拉电源的问题减少了90%以上。他又设计了监控系统,防止手机在充电过程中发生丢失,从而使宿舍用电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在项目部门口、施工现场和办公楼内部,每层都会发现两个摄像头,这是他的另一项重要的创新成果——施工现场全方位监控设施,董欣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研究和设计了这套系统。从监控设备的采购,线路的设计与布置,到最后的使用和维护,全部由他亲自安装和调试。在他办公室的左手边,放着一个巨大的显示器,上面显示的是整个工地的监控录像,其覆盖率达到100%。通过这些监控画面,管理人员不必亲自到现场,即可实现24小时监控,有效防止了材料的流失,同时借助监控画面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保证了施工质量、提高了管理水平。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监控画面还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实时观看,让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实现对施工过程的监控。

应用成果,让工作更加便捷

完美的施工效果图是评价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受制于空间和场地的限制,现场往往不能全方位的对工程进行拍摄。经过研究,董欣选取了一种带有拍照功能的遥控飞机,能够不受时间和拍照方位的限制,从各个角度对工程进行拍摄,将以往只能从地面拍摄改变为航拍与陆地拍摄相结合的方式,为施工影像资料的采集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不仅如此,董欣还是项目部的网络专家。他凭借一己之力将项目部办公区全部实现无线网络覆盖,让“无纸化办公”不再成为一种空谈。同时,他还负责项目部网络的日常运营与维护,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问题,这样又为项目节约了一笔资金。

除了工作之外,董欣在平日里喜欢研究小的电子设备,也会用板砖画个苹果冒充iphone和同事们开玩笑,更多的时候,他还是蹲在“制造车间”,琢摸着他脑中的各种“发明创造”。他脑中的灵感,就像高速行驶的汽车一样,每当遇到一座高山,就会加足马力,在征服困难的道路上飞速前行。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