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 返回>
为你,千千万万遍
2020-04-15

疫情阴霾逐渐散去,硝烟炮火慢慢消逝,春暖花开明媚重现。复工复产陆续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开始正常运转,但那“最危险的地方我去”的誓言和无数为爱无畏逆行的身影,依然在眼前重现……

这个极不寻常的庚子新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稳扎稳打夺取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步步胜利。在这一过程中,历经“非典”考验的住总建设者再一次把“小汤山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15天,完成了小汤山医院C楼改造、一体化锅炉和热交换站安装以及4500余平方米的北区食堂新建工程。2月15日,食堂“双点火”任务目标如期实现;3月13日,这里正式迎来1072位医护和工作人员就餐。

自此,由130人组成的小汤山医院新建食堂运营服务保障团队的“逆向而行”拉开序幕。“你保护他们,我来守护你”,在未来的时间里,他们将和白衣战士并肩作战,共同筑起守护首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固防线。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2月2日正月初九,住总北宇物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姚昕接到紧急通知:“为防疫情变化启用小汤山医院作为补充,请北宇物业公司做好接管新建食堂后期运营保障任务准备。”

在集团公司的坚强领导和统筹部署下,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住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顾昱对住总北宇物业提出了“发扬七天七夜小汤山精神,不惜代价全力完成政治任务”的工作要求,姚昕当场表示,调动一切力量、克服一切困难,坚决为首都人民生命安全做好保障。

一边是刚刚开始搭建的医院工地,一边是从零起步筹备开餐运营;一边是为医护和患者做好专业的一日三餐供应,一边是面对凶猛疫魔的防护挑战……虽然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但北宇物业毫不犹豫、迎难而上,立即调集所属餐饮公司全体在京管理人员进行工作部署。

第一步就是组建一支“打前战”的队伍。餐饮公司副经理陈运丰第一时间将各部门负责人和项目骨干拉进了“小汤山食堂保障”微信群,并在群中明确工作任务目标,请大家分头征询员工意愿,自愿报名加入团队。

消息发出没多久,许多员工纷纷请缨。有着20多年餐饮工作经验的厨师长汪波当时就报上了名:“我工龄长,有危险的地方我不去谁去!”90后的赵阳阳说:“我报名,就好像当初选择从事物业工作一样,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有的员工回信:“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公司有需要我必须加入”,还有的员工身在外地休假,仍打来电话主动申请公司出具复工证明,以便立即返京加入团队……就这样,短短两天群里就迅速集结53人,成为首批“突击队员”。在队长陈运丰的牵头下,大家纷纷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许下了铿锵承诺:“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2月9日,团队正式进驻小汤山医院工程建设现场。从卸车、安装铺床、开荒保洁等“安营扎寨”工作开始,他们就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在“食堂建设完成之日就是正式开餐之时”的时间压力下,陈运丰紧锣密鼓组织起了开餐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物料购买、食材进货、开餐流程制定、人员分工、业务培训……一系列环节都有条不紊地分项分工责任到人,并带头示范每一项工作的做法。那段时间,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标准,以后就这样做”。

强将手下无弱兵。当食堂主体建设完工,集团领导来到现场慰问全体一线建设者的时候,这支“突击队”用最短的时间,在工程收尾的夹缝中准时蒸出了“点火”后的第一屉包子。看着建设者们吃着热乎乎的“第一餐”,大家疲惫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你温暖世界,我温暖你的胃”

很多人都会关心,小汤山医院食堂吃什么?其实,这也是进场初期餐饮团队最困惑的事。

作为一个“特殊”的食堂,这里需要满足各类人员的不同餐饮需求:既要让白衣战士们吃饱吃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抗疫工作,同时也要考虑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患者的饮食习惯。为此,团队用了整整两天时间查询、钻研,并与同行业人员沟通交流,最终拟定了西餐、病人餐、医护餐及特殊人群餐几种不同形式的菜单,得到了院方的高度肯定。

虽然准备充分,在开餐当日团队仍旧遇到了难题。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和收治患者人数增加,原定于3月16日正式供餐的计划突然被调整为3月13日。也就是说,在3月12日刚刚接待了1000余人试餐后,距离正式开餐的准备时间已不足24小时。而为了保证基础伙食的营养,菜单中刚好又有几款菜肴做法较为繁琐,无形之中给团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重要的是准备食材。春节、冬季、休假,多种不利因素叠加,让每分每秒都变得异常宝贵。

陈运丰再次召集厨房各班组负责人,现场开菜单、要货。13日凌晨00:30,草鱼、牛腩、香蕉等52种品类1000公斤食材送到,各个部门立即协同合作,每个人都身兼数职仍忙得团团转;13日11:00,午餐准时开餐,四菜一汤,荤素搭配,接待1072名医护和工作人员同时用餐的食堂运行有条不紊,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13日夜里23:30,当陈运丰终于松下一口气,拖着疲惫的身体踏进宿舍大门时,手中的电话再次响起:“明天早餐用餐人数从500人增加到1200人”,又是一次突如其来的考验!来不及休息,陈运丰打起精神,穿上“战袍”,把同样没有来得及休息的厨师们再一次拉到“战场”开始“作战”准备。

14日清晨,随着主食房厨师张强的一声“出餐”,热腾腾的油条、馒头、包子、蛋糕等8种主食,已经飘出了甜美的香气。此时时钟刚刚敲过6点,比预计开餐时间整整提前了一小时,大家原本提着的心又终于落下。

由于小汤山医院主要用于应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考虑到待筛查人员乘坐的国际航班入境时间差异较大,许多人深夜才能到达医院。为此,医院的用餐次数调整到每日5餐——早餐、中餐、晚餐、夜22:00点、凌晨2:00。为了解决供餐次数增多、人手明显不足的问题,北宇物业马上协调支援,三天时间就把服务队伍补充到130人。

3月16日,小汤山医院正式启用,姚昕和北宇物业公司副总经理王钧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准时给医护和“客人们”送去了满载爱心的温暖一餐,也为进入病区送餐的“战士”们铺开了一条“安全通道”。

“我忘记了自己,但记住的是责任”

从正月初三上班至今,陈运丰已经坚守岗位两个多月了。刚开始,医院4天之内有12个病区开放,各病区护士长对物业供餐工作的要求不尽相同。陈运丰按照各病区的要求协调跟进,每天都要接近百个电话。

这两个多月以来,他的脑子里只有“小汤山”三个字,家人在他眼里都成了“浮云”。一次吃饭时,同事们关切地问起陈运丰家里两个孩子的情况,他一边说着“很久没顾上跟孩子们视频了”,一边点开了女儿给他发的微信语音:“爸爸,你怎么总不接视频呀?”“爸爸,你有时间给我打个视频可以吗?”眼圈红红的他定睛一看,这已经是女儿5天前发来的信息了……

团队里的每一个人,无一不是如此。前厅经理杨媚的爱人担心去前线危险,就藏起了她的身份证不想让她报名,这也没拦住杨媚奔赴“战场”的脚步;前厅经理宋凤霞的母亲哭着在电话里劝她不要冒险,她宽慰母亲道,“妈,现在是国家需要我、白衣战士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要去,我会注意安全”;厨师长汪波本想利用假期好好陪伴一下常年不在身边的儿子,不想却连一日三餐都没让孩子及时吃上,只好让亲戚把孩子送回江苏老家;负责库房管理的温晓然,稳重细心责任心强,食堂所需的物料、食材种类上万,她一一验收入库,刚进场时,办公电脑数量有限,她只能等大家下班后才开始工作,一干就是大半夜,甚至通宵加班加点……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可以不吃饭、可以不睡觉,但任务决不可以不执行、不完成,这才不负进场时的铮铮誓言。

这个难忘的冬天,曾经寒风呼啸,曾经漫天大雪,曾经心怀畏惧,但有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有白衣天使日夜奔忙,有亿万人民保障供应,人人担当负责、个个尽心尽力,中国人民汇聚起了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强大力量。

在这群战疫英雄之中,我们也不会忘记,为了让数千名小汤山建设者吃上一口热饭而跨越百公里送餐的住总北宇物业人;不会忘记坚守岗位、日夜鏖战,全力保障复工复产和城市运行的住总北宇物业人;不会忘记在没有热水的情况下,用双手给新厨具撕膜,把指甲都扣烂的住总北宇物业人;不会忘记披星戴月、精心准备一日三餐的住总北宇物业人;不会忘记在病房里为“美小护”和患者送去生日祝福与长寿面的住总北宇物业人……

感谢他们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严峻考验下,拧成一股绳,用无私大爱温暖人心,谱写出首都国企“一切为了人民”的硬核力量和使命担当。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301099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