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的建设>党建工作
工棚一族:看书是省钱的消遣
时间:2011-12-14
【 字体:

建筑工人的“家”是清一色的简易板房,累了一天的人们会聚在集体宿舍里聊天、喝酒、下棋、打牌。在他们的枕头边,还往往随手放着几本书。

随着寒冬的到来,位于东三环的北京城建集团CBD基础设施工程工地不像往日那样忙碌。在这个将持续施工5年的大工地里,22岁的夏伟康、35岁的李晓辉、47岁的石向川平日各忙各的,但因为都喜欢看书,也偶尔能凑到一块。

单调生活好在有书为伴

为什么读书?三个人说出了各自的想法。

“建筑工地的生活比较枯燥、乏味,我们男人在一块儿没那么多话可聊,这儿又没有电视,很多人把看书当成了一种消遣方式。”电工李晓辉初中毕业,来自河北三河,说起话来透着一股文气。

“天冷了,我不愿意出去,一出去就要花钱,还不如躺在床上看书痛快。”来自河南焦作的夏伟康最年轻,也是初中毕业。他话一出口,立刻得到了李晓辉的呼应。“工地省钱的消遣就是拿一本书,最省钱的消遣就是一本书看好几遍。”

“我们喜欢各屋串串,看到谁枕头边有书,爱互相传看传看。”石向川最年长,来自河北三河,“我只要是没看过的书都想看看,我在读书方面喜欢冒险。”

在这些建筑工人看来,读书能摆脱劳累、调剂单调的生活,还经济省钱,他们中甚至有人坚信,读书一定能改变命运。

李晓辉说,打他1993年跟着亲戚到北京,在工地干起电工这一行,师傅就逼着他看书,尤其是电工专业方面的书没少看。这几年他拿下了监理证书,正在自考大专。“知书才能达理,才能明辨是非,要想脱离劳动第一线挣更多的钱,就要多读书来改变自己。”

看书就不想老婆孩子了

今年4月,工地开设了图书室,朝阳区图书馆送来了1000册图书。“能借书了,比自个儿到地摊儿买书、租书强多了。”说这番话的李晓辉,是大家公认的工地上最爱看书的人。

累了一天的李晓辉,最享受的一件事儿就是躺在床上捧着一本书看。“躺着看小说一会儿就睡着了,这样一来脑子啥也不想,也不想老婆孩子了。”不过,那些考试必看的法律法规书、电工专业书,李晓辉一定会端端正正坐在桌子前看,“这些书太枯燥了,躺着看更得睡着了。”

在14人一间的工棚里,因读书掀起的讨论并不多见,但前一阵子李晓辉难得赶上了一场。“我告诉大家,我在书上看到中国元代领土包括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大片土地,还包括蒙古和好些小国家。”这个话题立马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仓库管理员王汉说:“清朝政府的腐败才让中国失掉了许多疆土。”紧接着,他又讲了“为什么毛主席一生只出过两次国”的来龙去脉……那个周末,躺在床铺上的工友们话多了,点着电暖气的工棚变得比平日更温暖。

年龄大的更爱看书

22岁的夏伟康和工地的同龄人有一个共通之处―喜欢游戏书、喜欢用手机看笑话,“我刚看完的《魔兽秘籍》是专门指导玩家在魔兽世界里怎么克敌制胜的。”夏伟康说,和读书相比,他更喜欢上网看电影、聊天、打游戏,“现在看游戏书是为了让自己长本事,春节回家再跟同学在网上比试比试。”

和夏伟康酷爱游戏不同,石向川更愿意看纸质书。“瞧完电影《少林寺》后,就喜欢上武侠小说了,这一喜欢就是二十多年。”石向川说,古龙的《陆小凤传奇》看完了4本,现在马上要向第5本进军。

李晓辉也曾经喜欢过武侠小说,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书几乎全看过,但他说:“现在年纪大了,那些个人英雄主义的东西我不再迷了。”李晓辉说他更愿意在军事书、历史读物中放松自己。“我今年看的书中,最喜欢的要数小说《军魂》《亮剑》了。《军魂》我看了三遍,周末的时候还看过通宵。”李晓辉喜欢军旅题材的书,战争年代军人的革命精神让他震撼不已。本报记者孙戉摄

晒书单

采访结束后,工友在一起经过讨论,给记者开列了这一年他们觉得传阅率较高的几本书。

书名 类别
《死亡阶梯》 悬疑小说
《幽灵船》 惊悚小说
《梅花女皇》 悬疑小说
《亮剑》 军事小说
《当日南京》 历史小说
《二战首要战犯绝密档案》历史读物
《国民党上台内幕》 历史读物
《中国历史未解之谜》 历史读物

问名家

为什么人人都要读书?

道德境界、幸福感和读书与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中国传统乡村,就是一个没有文字,只有声音的世界。“耕读传家”和“锄带经,牧编简”,不过是一种乌托邦的理想而已。大多数传统农民都不读书识字。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说,不读书识字的人就没有道德感,就不幸福。
但问题是,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传统乡土社会已然或行将消失,乡土社会的那一套也需要改变。所以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主张“文字下乡”。以分工为基础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人们需要通过接受教育,才能掌握各种技能,才能在高度分工的社会中立足。于是,读书成了获取文化资本的重要手段,不读书的农民就会吃亏,就难以介入到现代生活中。除非你选择不介入现代生活,比如隐居乡村,或者当“大隐隐于市”的离群索居者。

从另一个角度讲,即便与世隔绝,如果你想对自我、对人生有深入理解,读书还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从丰富人内心的角度读书,在一个重要的意义上,既是一种自我理解、自我发现的方式,又是形成和塑造自我的运动过程。

我不仅认为人人要读书,而且还希望更多的人多看看纸书。进入高科技互联网时代,一些人的读书生活随之发生了变化,很多人愿意点击鼠标,在网上读书。但依我的体验,读纸质书和点击鼠标看书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网络显示屏是图像的形式,跳跃性大、不安定,可能会刺激我们的想象力,但是,它也会分散我们的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让我们的注意力更集中,让我们进入更深层次的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要想获得深入思考的能力,激发自身的创造力,让社会大众的整体素质获得提升,我认为人人应该读的“书”,更应该是“纸书”。张柠(文化批评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