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信息>集团要闻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焕新开放
时间:2025-07-09
【 字体:

北京卢沟桥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庄严肃穆。7月7日上午,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仪式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开幕式在这里举行。经过为期10个月的改扩建和展览改陈,焕新亮相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自今日起恢复开放。

北京城建集团建设者以“国匠兵魂,使命必达”的坚定信念和必胜决心,匠心施工228天,倾心奉献出一座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面反映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纪念馆。主馆前的14级台阶和8级台阶,分别对应着14年抗战和8年全民族抗战;馆前两侧平台各有7棵油松,提醒我们“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爆发;馆内展出照片超过1500张、文物超过3200件,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人民14年伟大抗战的光辉历程,讲述着浴血奋战、不屈不挠的雄壮史诗。

北京城建集团承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建设任务包含主馆改造、新建展厅等,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

工程于2024年10月正式启动,面对标准高、难度大、工期紧等挑战,集团土木部、设计发展集团、园林集团、精工钢结构等7家兄弟单位协同作战,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指引,发扬城建铁军精神,以最高政治站位、最硬工作作风、最优资源配置、最严质量标准,高效推进工程建设。用时15天完成189棵乔木迁移养护、28天完成超68公里的大小市政各类管线改移、61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228天实现竣工验收,市领导调研时称赞“工程建设创造了奇迹”。

文物保护不容任何闪失,也是开展所有施工、推进每个节点目标实现的前提。开工前,土木部项目团队悉心制定专项文物保护方案,配备专人实时监督,对城墙进行“物理隔离+实时监测”,对“醒狮”等历史展品进行迁移保护。主馆前被认定为古木名木的14棵油松、8棵银杏树以及其他167棵乔木通过“假植过渡+永久定植”技术,实现原貌原状回植和100%成活。

材料设备运输不便和场地狭小是绕不开的困难。针对城墙保护范围和城门通行空间限制,项目团队对渣土车、混凝土罐车、泵车等进行“降高改装”,现场部署6台大吨位短臂塔吊,协调城外城南街道路作为材料加工及中转场地,并制定精细的跨城墙吊装和保护方案,有力保障了24小时不间断施工。

如何实现新建展厅和主馆空间转换是施工最大的挑战。主馆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原设计没有地下结构,新展厅建在地下,新老馆交接而建,基础埋深相差近8米。项目团队通过掏除主馆序厅两侧局部地基下回填土,引入微型钢管桩和低净空浅孔锤技术撑起结构空间,通过“托梁换柱”进行新老结构置换施工,安全打通新老馆交通转换空间。

广场石材铺装是施工质量最直观的展现。面对约1.6万平方米广场铺装石材用量大、铺装自南向北有两次轴线转角、平面和竖向石材位置关系复杂、石材主规格多达9种且单块最重达1.3吨等难题,项目团队赴山东、内蒙古、河南、厦门等地考察矿场和加工厂,专人驻场监督石材生产质量进度,通过多轮建模排版和“三级控制网+双线定位”技术进行精准放线定位,改装小型工程机械辅助施工,实现了完美的石材铺装效果。

项目部充分发挥在设计管理和精益建造方面的优势,采用EPC管理理念,设立6人全专业设计部,拉通与4家设计院的管理协同;建立包含12万个构件的全专业BIM模型,实现从设计到施工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通过BIM技术累计减少设计变更200余项,节约工期30天,有效化解机电管线安装13处碰撞点,将30米劲性梁安装误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实现高效高精度建造。

228天优质高效完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改扩建任务,是北京城建集团对艰苦抗战历程、伟大抗战精神的致敬,也是北京城建集团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势和大兵团作战能力的充分展现。铭记历史,创造光明未来,集团将以建设纪念馆为激励,持续传承铁军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开创首都改革发展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国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