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信息>热点专题>集团公司召开第九次科技大会
第九次科技大会报告
时间:2011-01-20
【 字体:

继往开来 创新发展

为不断巩固增强集团科技竞争力而努力奋斗

——第九次科技大会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集团第八次科技大会以来,集团科技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核心技术实力显著增强,科技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集团科技发展明确目标和任务。现在,我代表集团公司做大会报告,报告的题目是“继往开来,创新发展,为不断巩固增强集团科技竞争力而努力奋斗”。

第一部分 集团科技工作回顾
上次科技大会以来,集团承建了以国家体育场为代表的41项奥运工程和配套工程,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和银泰中心等重点建筑工程,参与了北京地铁5号线、亦庄线BT项目等多项地铁工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房地产开发业务发展良好,品牌价值得到提升;设计咨询业务突飞猛进,占据国内轨道交通领先地位。科技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保证工程安全和质量,促进工程进度和控制成本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集团科技工作硕果累累,研发能力迈上新台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9项,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64项;国家级工法19项;詹天佑奖12项,华夏奖9项;市级优秀设计51项。有32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全部达到国际水平。集团公司被评为建设部“十一五”全国建设事业科技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建设科技工作先进单位。集团在工程施工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轨道交通设计咨询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几年来,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骄人成就:

一、工程承包业务得到突破性发展,核心技术显著提升
以国家体育场、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国家大剧院、北京银泰中心、北京奥林匹克篮球馆、国家体育馆、国家博物馆、奥运村等为代表的奥运及重大工程,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其建设过程也是科技攻关的过程,所取得的关键技术成果,形成了填补北京市乃至全国空白的新技术、新工艺。集团科技工作的进步得益于我们坚持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内部与外部专家相结合、自主攻关与外部协作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形成了以国家体育场大型复杂钢结构安装综合技术、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大面积水平构件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国家体育馆钢屋架滑移技术、北京银泰中心超高层水平和竖向构件分离施工技术、大型公建机电安装调试综合技术、奥运临时设施EPC设计施工技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创新成果。

经过长期积累,特别是近八年快速发展,北京城建集团在体育场馆、机场航站楼、大型剧院、大型博物馆、超高层建筑、地铁轨道交通、道路桥梁、市政公用、园林古建、园林绿化等建设领域和机电安装工程、大跨度钢结构工程、深基础工程、逆作法施工、盾构施工、预制构件及预拌混凝土生产等专业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其中相当一部分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形成了北京城建工程承包业务的十大核心技术,每项核心技术都有代表性工程,它们是:现代化体育场馆工程综合技术、现代化机场航站楼工程综合技术、现代化大型剧院工程综合技术、大型博物馆工程综合技术、超高层建筑工程综合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综合技术、高速公路及桥梁工程综合技术、市政工程综合技术、园林古建工程综合技术、园林绿化工程和花木培育综合技术。

集团在建筑、公路、市政、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安装等工程领域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在大型钢结构工程、超高层建筑、现代化公用建筑、大型桥梁等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实现了跳跃式发展。

二、地产开发业务不断提高,开发能力进一步提升

近几年,地产开发板块对规划设计、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大胆探索,以市场为导向,在传统、成熟的施工工艺上进行科技创新,通过选用适合自身开发项目性质与企业理念的新技术、新工艺,增加项目特点和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开拓并占有市场。本着“品质.人生”的房地产开发理念,专门做了品牌规划,努力塑造北京城建地产品牌。

地产项目策划设计科技先行。通过市场考察,找出市场上强势品牌项目的特点、优点及其应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论证分析,移植到项目策划设计中。积极进行节能减排方面的科技应用。通过项目策划设计阶段的科技研究,既提高了项目的科技含量,也提升了项目的产品品质,响应了政府的政策要求,提供了市场认可的产品,满足了用户的需要。

项目施工阶段重视科技管理,加快项目运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推广项目开发总控计划管理,设定项目开发的主要环节、主要内容及重点工作,分清各环节相应的责任,明确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有效提高产品开发速度。
股份公司通过科技创新与应用,产品越来越适应市场需求,赢利能力不断增强,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自2003以来,多次被中国房地产TOP10评为“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10强企业”,多次获得市级以上管理先进单位称号,世华水岸项目园林规划设计经中国人居典范评审委员会评审获2009年度最佳设计方案金奖。

三、设计咨询业务全面拓展,城市轨道交通保持全国领先

设计咨询板块在努力完成国内大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设计咨询工作的同时,坚持以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带动行业发展,始终保持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勘察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带动生产经营工作的发展。

一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技术方面,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理论体系的创新以及工程技术的创新,研究提出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用地控制性规划、交通衔接规划等理论及规划方法,建立了综合的线网评价体系。目前,设计总院已是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城市轨道交通可行性研究评估工作的五家咨询机构之一,已完成国内18个城市30条线路的工程可行性研究的评估工作。

二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技术方面,重点在轨道交通土建、设备和运营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攻关,取得了大量成果,主要成果有:在轨道交通车站暗挖和盖挖施工方面,推出并成功应用了多项创新的工法;在轨道交通高架桥技术方面,成功推出了环保型的“U”型梁系统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在轨道交通设备系统技术方面,提出并成功实施了轨道交通网络化管理和指挥系统技术、综合监控技术、多种新型通风空调系统技术等;这些成果的取得,对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总体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建筑设计领域形成了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规划、交通枢纽、学院建筑等领域的优势,开创了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新领域。设计总院开展了北京奥运会运动员村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工程全面体现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得到各方的认可,被评为“最绿色环保”的奥运村,获得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奖项,为居住小区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典型范例,被推广到国内多个居住小区建筑。正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楼工程,开展绿色办公建筑技术的研究,将相关成果推广应用,对领先于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在勘察测绘领域,通过开展勘察、测绘技术创新,在轨道交通领域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拓展了测试、工程咨询、安全风险评估、地质灾害评估治理等新的专业技术领域,促进了勘测院的发展,从单一的地铁勘测单位发展成为大型综合勘测设计单位,

四、保持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地位,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集团技术中心是目前国家认定的四家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中心之一。随着新的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中对技术中心的明确要求,更加突出了其在企业科技进步工作中的地位。

一是完善了创新体系。根据集团实际情况,建立了有北京城建特色的技术中心运行机制,形成以集团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三层次科技创新体系。

二是完善了创新制度。制定了技术创新项目、技术创新基金、科技示范工程、知识产权、科研项目经费等管理办法。重点加强对科研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加大科技投入,要求控股开发、施工企业提取产值的0.2%,设计总院提取产值的2%作为科技创新基金,作为企业从事各类科研开发和研究的经费来源。集团还拨付专项科研经费支持重大工程和重大科研项目,仅奥运重点工程共拨付专项科研经费近千万元,设计总院五年合计投入专项科研经费3000万元,获得外部科研经费2400万元,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五、围绕“北京城建”品牌建设,塑造“科技城建”新形象

集团经过多年的经营,特别是通过奥运工程建设,“北京城建”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提升,以科技为先导,建设“科技城建”新形象,成为集团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是重视企业技术总结和科技奖励工作。通过该项工作凝聚、加强、提升广大科技人员信心、决心和向心力。伴随着企业的发展,每年的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断提高,自上次科技大会以来,集团共评出科技进步奖259项,其中一等奖37项, 二等奖70项,优秀施组143项,优秀模板37项,所涉及的领域涵盖了集团经营范围,拓展了新的专业内容,如空间钢结构工程、膜结构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古建工程等。

二是开展前瞻性的课题研究。在地铁领域,集团开展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穿越河湖段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为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很大的9号线穿玉渊潭标段解决工程难题做了细致的技术准备工作。集团还开展了“奥运工程临时设施循环使用及后奥运产业化的研究”课题研究,以满足奥运会期间对临时设施的关键技术需求,并为奥运会之后临时设施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该项目成功在市科委立项,获得政府财政支持。该项目符合国家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现了“绿色奥运”“绿色北京”发展理念,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设计总院参与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机制和创新技术体系,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系列政策建议以及一整套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规划方法体系。推动了集团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咨询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提升了设计院的行业地位和技术水平。针对近年来地铁建设事故频发,开展了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技术的超前研究,编制完成了国内首部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文件,自主研发了基于互联网的“安全风险管理平台”。形成了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和操作性强的地铁建设安全风险控制技术、管理机制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北京地铁建设提供安全控制管理措施服务。

三是大力推广住建部十项新技术应用,提高整体科技应用水平。上次科技大会以来,北京地铁四号线西四站等12项工程为通过的建设部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验收,全部获得示范工程最高水平评价,居全国领先水平。
四是技术标准化建设成绩显著。上次科技大会以来,集团共主编、参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46件,备案企业技术标准20件,总结了工程建设经验,成为集团在相关专业领域技术水平的领先标志,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集团组织编写的《建筑、路桥、市政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系列工艺标准,是指导集团工程技术工作企业标准。亚泰公司主编的《城市燃气施工工艺标准》填补了集团空白,在北京市处于领先水平。

设计总院主编了多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标准、规范,如《地铁设计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标准》等,巩固了集团在地铁设计领域的权威地位。设计总院2005年以来,实施工程设计的标准化作业,逐步建立了“技术基础建设体系框架”,涵盖通用图、设计模板、计算书模板、设计标准做法等,5年共完成325项设计标准化成果。通过标准化工作与生产组织充分结合,起到了统一设计做法、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设计质量的作用。

五是以专业委员会为平台,开展科技交流活动。集团科技委下设混凝土、模架、钢结构、机电、地铁、市政路桥、测量等11个专业委员会,成员企业通过专业委员会开展技术交流活动,解决工程难题,服务工程建设。特别是在奥运工程建设期间,专业委员会积极参加方案论证和技术服务工作,为工程建设出谋划策,为奥运工程做出了贡献。

六、服务企业经营生产,科技支撑和保障作用成效显著

科技的发展,带动企业整体素质提高,从科技方面,延伸到市场营销、工程管理、经营模式、成本控制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关键方面。以高端工程承揽为切入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按照创新、专业、管理的原则,集中人财物,重点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某一领域的技术优势,带动企业管理全面提升。

一是关键技术促进市场营销。依托奥运场馆技术,集团共承揽青岛体育馆、济南奥林匹克体育馆、江阴体育文化中心、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等17项体育场馆工程。在奥运及重大工程中总结的混凝土耐久性、超高混凝土柱模架、钢桁架滑移、新型防水等成果,在国家博物馆等重点工程投标和实践中得到应用,充分显示了掌握关键技术对市场营销工作的促进作用。勘测院根据轨道交通建设中对安全监测的巨大需求,结合传统专业工程测量技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重点开展轨道交通第三方监测技术研究,形成了完整的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在北京、杭州、南京、广州、沈阳、武汉等17个城市和安哥拉、伊朗等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形成了勘测院的自主品牌效应。
二是施组、方案等技术文件指导工程建设。坚持重大方案评审,确保工程安全。每年集团平均编制各类施组、方案14000件,技术交底15万件,有力保证了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

三是先进技术保障施工安全,促进工程质量。先进技术应用以一定的科技投入换来工程风险降低和质量保证,整体效益明显,甚至在某些条件下,只有采用先进技术才能解决工程难题。道桥公司施工的永定门城楼南广场桥梁工程,针对工程施工受交通和城市设施限制,无法实现正常施工的难题,开发了先进适用的顶推法施工技术,既保证了工程在特殊施工条件下的安全和质量,缩短工期,经济效益明显。上次科技大会以来,集团以科技保安全促质量工作成效显著,共获得“鲁班奖”16项,其中二公司、安装公司尤为突出。

四是技术创新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广大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普遍开展技改技革、技术攻关、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优化施工方案,努力降低施工成本,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并取得了一大批国家授权专利和市级、国家级工法。如五公司通过自行研发应用的钢木组合梁,大大降低施工中木材资源的损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五是依托院士专家工作室,发挥专家的带头作用。2009年,设计总院成立了院士工作室,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指引作用。通过承担在集团内外立项的课题的研究,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培养技术骨干和中青年技术专家;通过优势互补的联合项目研发,推进产学研的结合以及研究成果的工程应用。

七、适应改革发展,夯实基础,科技管理进一步完善

一是完善集团科技管理制度。全面整理、修订集团科技管理制度相关文件,重新编写下发了《北京城建集团科技管理制度》,该文件涵盖了集团公司、控股企业、及参股企业的科技管理工作,是北京城建品牌管理在科技方面的管理性文件。

二是强化集团公司工程技术管理力度,重点加强对各工程总承包部及所属项目的监督和服务,细化总承包工程技术管理内容。强化集团公司在集团主业品牌的旗舰作用。理顺集团公司、各工程总承包部、项目部三级管理职责、分工及管理流程。通过全面修订程序文件、制度,健全了集团公司三级科技管理体系、标准,并结合信息化工作,提高管理效能。

三是逐步建立了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机制。根据工程建设的多种经营模式,结合工程的复杂程度,预计工程安全质量风险,建立工程风险控制机制。设立巡查制度,特别是奥运工程建设期的定期检查制度;关注重大风险源的监控,重点关注地铁、深基坑、高大空间结构、超高层建筑、市政、桥梁等领域;强化信息传递制度,动态掌握工程状况以及施组等重要技术文件管理状况;加强风险预控和应急响应;开展多种形式的风险教育,最大限度控制工程技术风险。

四是加强工程总承包的基础性技术管理。根据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模式,在技术、测量、试验、资料、计量等基础性管理方面,建立了符合企业特点和市场规律的管理模式,重点加强工程总承包的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管理程序对施组、危险性较大工程方案、工程关键部位和重要风险源等关键内容进行管理。

八、以人为本,科学培养,科技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科技人才的素质和数量是影响创新工作的决定因素,人才问题是创新型企业的根本问题。

截止2009年底,集团拥有各类专业人才6000余名;工程院院士1名,享受政府津贴专家40名,有突出贡献专家7名、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员10名、博士26 名、硕士539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4名,高级工程师775名,工程师1852名,注册建造师1358名、注册建筑师50名、注册结构师36名。按照实践培养人;制度管理人;待遇挽留人的原则,在技术人员任用,技术津贴发放,内部专家评选,优秀人员再教育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政策。

集团始终坚持在工程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人才。坚持把具有责任心和事业心、有一定专业技术功底、具有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各类人才选拔到工程建设中。先后累计选拔各类专业技术领导干部300余人,通过奥运及重大工程建设锻炼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了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与院校建立的联合培养博士后机制,促进了产、学、研有机结合和科研成果转化。

集团还注重用好人才,敢于打破传统的旧观念,为青年人才搭平台;敢于摒弃论资排辈,探索唯才是举,竞争上岗的新方法,使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的骨干人才。目前,各级单位中层技术关键岗位人员本科以上学历超过70%。同时,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分配向有贡献的科技人才倾斜,尤其注重了项目技术负责人薪酬待遇。

同志们,实践证明,没有科技工作的不断进步,城建集团就难以走上快速发展轨道。集团科技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以上突出成绩,是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集团科技战线广大科技人员同甘共苦、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集团公司向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广大科技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二部分 下一阶段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后一个阶段集团的科技工作,要为“工程承包高端化、地产开发高效化、设计咨询规模化”提供科技保障,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构建创新型企业为目标。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摆在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突出位置。要增加科技投入,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尊重和促进创新价值的实现。要研发符合工程建设需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要重视技术基础管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要研究工程承包业务中的设计问题,突出设计优化对工程成本节约的关键作用。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承和发扬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工程承包高端化

在奥运及重大工程技术总结基础上,把先进技术全面推广到集团各个专业领域,缩短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时间,实现创新技术标准化、实用化。要重点推广新型模架体系、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应用技术、清水混凝土技术、预制构件制作与安装技术、钢结构提升滑移吊装等专项技术、盾构掘进成套技术、大断面隧道暗挖技术、桥梁整体预制安装技术、大型公建机电安装调试技术、绿色建筑建造技术、绿色施工技术、现代临时设施应用技术、新型花木培育技术等。要在预制清水混凝土构件系列技术、膜结构技术转化为北京市地方标准的经验基础之上,继续把奥运临时设施技术等应用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地方或行业标准。

要密切技术部门与市场营销部门配合,将科技成果更多的展现在投标方案中,展示集团技术实力,提高技术方案水平。要加强科技成果交流活动,普及科技成果以形成企业知识,促进先进技术融入企业技术体系中。通过利用先进技术和城建品牌优势,以工程总承包为龙头开展BT、BOT、EPC等高端工程承包业务,承揽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标志性建筑,促进工程承包占据高端市场。

继续保持集团科技工作的优良传统,推进群众性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发展。要把集团科技进步奖励工作作为企业科技活动动力的源泉,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并不断完善。要重视群众性技改技革工作,发挥全体职工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加强对群众性创新工作的指导和宣传工作,促进生产效率的全面提高。

二、大力提高住宅产品开发水平,推动地产开发高效化,

开发企业要在研究分析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差异化的房地产产品,形成强势品牌,提升产品附加价值。

积极推广应用科技研究成果,打造开发企业科技竞争力,加强开发企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工作。成立专门的产品研发机构,研究产品的系列化与标准化。跟踪政府关于房地产行业的宏观政策和导向,关注房地产行业的绿色、节能环保、低碳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科技创新进展,重视在设计阶段的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科技住宅产品,践行“品质.人生”房地产开发理念,努力实现地产开发高效化,致力于成为房地产行业先进企业。

三、培育EPC工程咨询能力,推动设计咨询规模化

集团公司本部及设计总院具有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和勘察设计甲级资质,并且在枣庄新城项目、深圳地铁项目、地铁亦庄线BT项目、奥运临时设施设计施工项目等设计施工一体化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集团要在工程承包高端市场有所作为,必须培育EPC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工程总承包能力。要整合设计、施工、融资、管理等资源。要策划设计板块和工程承包板块合作模式。要引进、培养有EPC工程管理经验人才,采取合作开拓市场方式,逐步打造城建EPC工程总承包能力。发挥集团公司本部与设计总院具有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扩大经营规模,以设计总院为龙头,推进规划、勘察设计、建设、移交全过程咨询服务,形成规模效益,推动设计咨询规模化。

四、完善集团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工作效益

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企业,必须着力完善集团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国家认定技术中心运行机制。调整优化技术中心运行模式,施工、设计和开发三个板块均衡发展,以各工程总承包部、设计总院和股份公司作为技术中心的执行核心,以重大工程作为科研项目载体,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进一步强化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

实践证明,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才能创造价值,集中优势资源才能提高创新效率,要根据集团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中心实体化模式。要以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通过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实现经济效益,形成主动进行科技创新、主动依靠科技创造效益的局面,体现知识价值,人才价值。要坚持科技工作“三结合”的优良传统,建立外部科研合作战略关系,投入核心技术力量,在集团优势技术领域和行业前景技术领域,以产业共性、关键性、前瞻性的技术开发为重点。

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应用,促进工程质量提高。要研究推广有利于保证工程安全质量,节约成本的先进系列技术,总结分门别类的成套技术、系列工艺或标准,切实体现科技创造效益。

要发展集团科技创新工作三层次的局面,协调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的关系。要开展科技创造效益的统计和宣传工作。

适应集团改革发展,改革集团科技委员会制度,适时组建集团科技协会。协会通过专家资源管理、组织相关研究项目、组织培训和交流等工作服务于集团各成员企业,参与社会科技活动。

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确保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

集团各级领导要深刻认识科技投入是实现企业科技持续发展,实现建设创新型企业目标的根本保障。要采取各种途径,通过集团专项科技创新基金、企业自提自留科研费用、外部科研合作、政府财政支持等方式争取更多的科技研发经费。要按照集团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规范集团科技投入财务管理,确保财务数据有效、完整。集团技术部门要会同财务、审计部门建立科研费用年度监督、审计制度,确保科技投入能够真正用到科技项目上,保证科研经费使用合法、合规。要完善对承包经营者科技投入考核机制,提高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积极性。

六、进一步加强技术基础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工程承包业务要按照集团公司工程总承包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对工程施工过程的技术控制;建立重大工程定期巡查制度;继续加强对重大工程,特别是地铁、深基础、大跨度结构、超高层建筑、大型桥梁等工程的技术风险源的控制。根据集团改革发展的要求,修订集团公司科技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施组、方案在工程施工中的主导地位。做好工程技术、资料、试验、计量、测量等基础性管理工作,重视技术工作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要建立对工程项目基础管理工作的日常检查制度。要做好项目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利用信息化平台,高效规范地进行科技管理工作,为提高工程质量提供基础性支持。要进一步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加强集团科技成果交流和先进技术、工艺的培训,及时更新技术人员的知识内容,保持科技工作的与时俱进。

地产开发业务要做好三个研究:研究政策、研究市场、研究产品。要准确预测政策变化,把握政策走向,体现前瞻性;把握经济周期变化,增强对市场的敏感性,把握市场走势,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要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准确把握客户需求,提高产品品质。要建立产品研发机构与研究机制,尤其要建立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机制。要在准确把握政策走向、市场走势、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开发出适销对路的高品质地产项目。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项目开发全案策划、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等几个重要环节的基础管理制度,尤其要建立科技创新、产品创新、质量创优、服务创优的激励机制。要强化全员的创新意识与质量意识,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应用,全面强化过程控制,确保地产产品质量,为公司产品在市场中获得更充分的认可打好基础。

设计咨询业务要根据当前以及今后十年工程勘察、设计和咨询行业的发展形势,进一步研究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各项保障措施,保安全、促发展、巩固行业领先地位。要进一步加大设计质量管控力度,尤其要注意研究新形势下多种设计模式的质量管控措施,提高全员质量意识。要进一步加大科研和新技术开发的力度,在保持发展原有拳头产品的同时,加强新技术和新系统的研发,提升设计产品的新技术含量,巩固竞争优势。要进一步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要进一步研究设计咨询业务的发展模式,力争在以往业务内容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实现设计咨询业务的“两端延伸”和“横向发展”,创造新的盈利模式。力争通过若干年努力,将设计咨询业务打造成提升集团科技水平的重要平台。

七、进一步强化轨道交通工程品牌,建设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集团在轨道交通设计咨询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地铁施工也具备较强的实力,并且地铁勘察、测量、设计、施工及验收的国家标准均由集团主编。从北京地铁建设早期的1号线、2号线、八通线、13号线,到已经投入使用的5号线、4号线、机场线、10号线一期,即将投入使用亦庄线、大兴线、房山线,在施的9号线、10号线二期、8号线、7号线、14号线等一批地铁项目,表明了集团从工程业绩、建设技术标准以及设计、施工能力等方面的轨道交通建设综合实力。伴随国家地铁建设高潮的来临,有必要整合集团轨道交通各种资源,建设国家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巩固集团在轨道交通工程领域优势地位,为提高我国地铁技术水平做贡献,同时为企业占领更多地铁建设工程市场提供技术支持。

八、进一步做好科研开发项目,认真完成技术标准的修订维护工作
按照科研计划,继续完成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技术”科研工作。确保完成市科委立项的“新型临时建筑和设施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推进”课题项目。认真完成集团公司立项的“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穿越施工技术”、“大型机场机电安装总承包综合管理技术”、“复杂地质条件下逆作法施工技术”等研究项目工作。
各标准主编单位要做好主编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日常维护工作。重点完成《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修订工作。该规范是集团主编的唯一一部施工类国家规范,是集团在地铁施工领域优势地位的重要标志,意义重大。由于规范已到修订时限,要保持该规范的主编地位,尽快完成修订工作。集团相关单位要积极参与和配合该规范的修订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规范修订工作。要做好《建筑、路桥、市政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的修订工作。

重视发展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能够促进工程从规划到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各个阶段不断得到完善、整合与升级,综合实现可持续设计、数据管理与共享、工作协同、造价管控等,将给参与建筑工程的各方带来巨大的收益。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将成为继CAD之后工程信息化的核心技术。目前设计总院正在开展该项研究工作,要从集团层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确保集团工程承包、设计咨询和地产开发全链条在行业内率先掌握这一新型替代技术。

九、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企业人才优势

人才问题是创新型企业的根本问题,人才的成长不仅要靠个人的能力,还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集团各级领导要树立企业发展依靠人才的观念,努力创造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采取定期培训、专业深造、导师带徒、岗位锻炼等多种方式,加快科技人才培养,要积极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要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在专业、年龄等方面形成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层次分明、年龄专业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科技人才队伍,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要不拘一格引进科技人才,采取聘用、科技合作等方式,多渠道增强集团科技人才力量。要对优秀的年轻技术干部压担子,让他们尽快成长。还要注重培养科技管理人才,提高科技管理队伍素质,履行科研管理职能,为科技发展把关定向,创造条件。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提高科技人员地位和待遇,减少人才流失,特别要避免核心人才的流失。要建立企业人才流失问责制度,企业一把手必须对科技人才的流失负责任,以增强企业管理者关注人才问题的程度。我们一定要树立科技发展靠人才,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全面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结语

同志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党和政府确定的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在践行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创新型社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我们要以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方向,以“工程承包高端化、地产开发高效化、设计咨询规模化”为目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加强人才开发,不断创造一流业绩,全面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塑造“科技城建”新形象,继往开来,创新发展,为不断巩固增强集团科技竞争力而努力奋斗。